雖然日本在TFT液晶面板的技術與專利超越台灣與南韓,但是全球TFT液晶面板產能集中在台灣和南韓兩國的事實,卻是不能抵擋的趨勢.
表一 南韓、台灣之TFT液晶面板出貨量統計
|

|
Source : DisplaySearch, 2005年4月
|
根據iSuppli統計,2004年南韓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貨量比重為45.96%,而台灣為43.84%,日本為10.07%,而中國大陸僅僅只有0.12%.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2005年第一季南韓比台灣在液晶面板出貨量上,還是多出35萬片.
其實,以產能的觀點,2004年台灣業者的液晶玻璃基板產能,佔全球比重40.6%,但南韓業者玻璃基板產能則佔36.3%。但是產能不等同於出貨量的情況下,台灣廠商似乎在產能利用率上,略遜於南韓.
若台灣面板廠擴產計畫持續,估計至2005年底,台灣將有24座面板廠導入投片,南韓則有19座,iSuppli預估,台灣業者可望在2006年取得全球面板出貨量第一名。
如果談論到實際出貨量的影響因素,可分成上游關鍵零組件供應、玻璃基板尺寸、下游產品組合、以及面板供需所引起面板成本.例如:上游關鍵零組件缺貨時,哪家廠商能夠拿到更多的貨,就成為產能利用率最高的廠商.加上,液晶面板上游關鍵零組件太多,所以影響就更複雜了.
此外,玻璃基板尺寸會影響到經濟切割尺寸.當廠商決定玻璃基板尺寸大小時,將已經決定了經濟切割數,例如某一玻璃基板尺寸適合切割成15吋液晶監視器面板,則當市場走向17吋成為主流的同時,就會影響其出貨量.
另外就是廠商策略的市場標地物.現在玻璃基板尺寸為了能夠尋求在液晶監視器與液晶電視市場都能生存,廠商在訂定玻璃基板尺寸時,都會思考兩個市場的主流尺寸與經濟切割數.此時,面板廠商自己想往液晶監視器市場走,還是液晶電視市場走,那就依靠廠商的策略而定.例如:2004年液晶電視需求量不如預期,則走向液晶電視的廠商,產能利用率就會降低.
最後就是價格問題.有時面板價格實在太低時,廠商可能寧願降低產能利用率,也不願做賠本生意,此時出貨量就會降低.(80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