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成本與品牌將成為南韓面板廠商長期致勝的利器

關鍵字:三星(Samsung);樂金(LG);南韓(south Korea)
瀏覽次數:71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Carlos 發表於 2005年4月1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從DRAM記憶體、NAND快閃記憶體、TFT液晶面板以及電漿顯示器面板產業,南韓廠商一直都是以大量生產而獲得低成本取勝.這樣的模式,已經打敗了以技術取勝的日本,甚至對於以垂直整合取勝的台灣來說,也有很大的威脅.現在南韓廠商的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以品牌來獲得更高的利潤與利基.

 

表一 2005年南韓三星電子與樂金飛利浦新增六代與七代的產能

廠商

代廠

現在產能

未來產能與時間點

未來產能與時間點

Samsung

Line 7-1(S-LCD)

30K/M

3Q05增加30K/M

 

Line 7-2

0

3Q05開始生產30K/M

1Q06增加30K/M

LG Philips LCD

P6

45K/M

2Q05增加45K/M

 

P7 (Paju)

0

2Q05開始生產45K/M

4Q05增加45K/M

Source : 各公司, 2005年4月

日本在1980年代,消費性電子產品風行的年代當中,以其精緻的設計、先進的技術、以及響亮的品牌,打敗了許多歐美品牌廠商,當時掀起了一股日本風.即使是擁有龐大市場的美國,也淪為其手下的敗將.

不過,進入資訊產業的年代,台灣因為有變形蟲的中小企業體,以及緊密的上、中、下游產業體系,造就了台灣在代工甚至ODM的製造優勢,也為台灣創造了十幾年資訊產業的奇蹟.

至於,南韓是不是下一年代在資、通訊、數位消費性電子產業的大國,現在還很難預料.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南韓透過大規模的研發投資以及量產經濟,已經為其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低成本高品質產業定位.加上近年來,南韓大廠不斷的投入行銷工作,也為其創造了一個品牌的產業定位.這兩項競爭利器加起來,剛剛好是日本廠商缺少低成本優勢,而台灣廠商缺少品牌優勢.

以液晶產業為例,南韓廠商在不僅在工廠世代領先台灣(2005年第二季南韓廠商即將邁入七代廠,而台灣仍舊在六代廠),而且在技術方面,也因為投入較早,因此獲得較多的專利權.在製造方面,不僅對台灣廠商形成成本障礙難以超越,也形成台灣在市場販售上面板價格報價較低的窘境.而在品牌方面,南韓廠商也投入相當大筆經費創造Samsung與LG的品牌,而台灣廠商卻只能依靠台灣垂直整合代工體系,販售給代工廠商,這樣在利潤的獲得上必定有差異.(811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