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階段全球驅動IC的廠商來說,在製造的部分有In-house與晶圓代工兩種.由於驅動IC需高壓製程,因此除了部份廠商在In-house之外,晶圓代工的台積電、聯電與世界先進都有提供高達40伏特的高壓製程.
表一 台灣TFT液晶驅動IC出貨量
(單位:百萬顆) |
|
1Q04
|
2Q04
|
3Q04
|
4Q04
|
1Q05
|
Q/Q
|
聯詠
|
48
|
54
|
51
|
63
|
72
|
14.3%
|
奇景
|
38
|
49
|
51
|
57
|
60
|
5.3%
|
敦茂
|
18
|
19.8
|
18
|
18
|
28.8-30
|
60-66.7%
|
華邦
|
6
|
6.9
|
5.5
|
6
|
6.3
|
5%
|
Total
|
110
|
129.7
|
125.5
|
144
|
167.1-168.3
|
16.0-16.9%
|
Source : 各公司,Digitimes整理,2005年3月 |
在Gate IC方面,主要是在6吋晶圓廠用0.5微米製程來生產,部分廠商亦會在8吋晶圓生產以降低成本.在Source IC方面,現在廠商轉向8吋晶圓廠,以0.35~0.50微米製程生產.
全球晶圓廠0.35微米以下的成熟製程產能,在原先主力的邏輯晶片產品線陸續移往更高階製程後,產能空出的情況需要另尋產品線來填補,而在液晶驅動IC市場需求成長性明顯看俏下,即成為填補產能的最佳選擇。
由於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垂直分工體系,加上台灣大尺寸液晶面板產業已經獨霸一方的前提下,台灣IC設計廠商往液晶驅動IC的發展前景,將水到渠成.目前來說,台灣主要的TFT液晶驅動IC廠商包含聯詠、奇景光電、敦茂與華邦等四家廠商.
根據各家公司的數據顯示,2004年全台TFT液晶驅動IC的出貨量達5.1億顆的水準,而2004年第四季更是達到1.44億顆.即時在2月農曆休假所減少的工作天數之下,根據統計2005年第一季的TFT液晶驅動IC的出貨量,仍將可能創下新高,達到1.67至1.68億顆的水準.
TFT零組件的缺貨總是干擾面板廠商出貨量順暢與否,因此在驅動IC產業上,無論是日商或韓商都以In-house為主.雖然台灣廠商都不是 In-house 的產業模式,但是聯詠、奇景與華邦其實都有友達、奇美與彩晶集團的色彩.2003年9月友達、明基與晶捷更是合資設立瑞鼎科技進軍液晶驅動IC市場,因此TFT面板廠商向上游關鍵零組件整合的趨勢,已是不可抵擋的趨勢了。
此外,未來驅動IC廠商勢必從產品供應商的角色,轉型成技術服務提供者,才能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繼續生存.(76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