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商業司
發佈日期:2006/12/22
為促進食品的流通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各國政府正積極協助業者建立食品的履歷制度,希望能防止廠牌仿冒、品質仿冒、問題原料等商品事件,經濟部商業司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結合國內食品製造、物流及零售業者,於95年12月20日下午在台北市松青超市民有店盛大舉辦「RFID食品流通履歷啟動儀式」,鼓勵消費者親身體驗「加工食品流通履歷」所帶來的便利資訊。
此次的啟動儀式邀請到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李鳳翱董事、工研院無線辨識科技中心謝錫興副主任、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何明桹顧問、松青商業股份有限公司張明昆副總經理以及所有投入本次計畫的相關單位與業者代表共同參與。
使用RFID 建立流通履歷,具有傳統條碼無法達到的幾項優勢,包括可儲存大量資料,具有唯一識別碼、不易偽造毀損,及可自動讀取的功能。此外,「RFID食品流通履歷追蹤系統」亦配合「GMP認證標章自動查核技術」,除可提供消費者查詢加工食品之流通履歷外,亦可幫助消費者查詢商品是否已取得GMP合法認證編號,未來此系統亦可與其他相關認證單位合作,以提昇食品業者的利潤與產品品質形象,成功進軍外銷市場。
本計畫由工研院負責規劃的「RFID食品流通履歷追蹤系統」,是國內外第一件符合RFID國際應用推廣單位EPC Global所提出的EPC網路架構,可讓消費者即時透過網路連線至相關資訊系統以供消費者查詢產品資訊及履歷資料,具有引領國際的示範作用。除了希望建立完整、安全且安心(Safe and Secure)的加工食品供應鏈管控基磐之外,並希望協助國內業者在食品外銷,或是國外食品內銷國內市場時,可以進行「流通履歷」系統資料的銜接,帶給國內外消費者完整的流通資訊。
此計畫結合GMP食品認證制度與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未來民眾在購買食品時,不但可以看到食品的內容成分、出產日期、有效期限,還可知道是否為經過合法認證的優良食品,有助於降低民眾買到黑心食品或是食物中毒的風險,讓消費者買的放心,用的安心。RFID的應用,是提供消費者安心使用產品的一份保證書,未來更能為業者達到產品防偽、促進物流效率化、快速檢貨等之功效。本計畫的工作推動,不只是造福消費者,也將是相關業者的福祉。
本次的先導示範計畫預計在兩個月內測試5種產品共計8,000多件,除了進行國內加工食品流通鏈上、中、下游業者首度的資訊系統串連之外,也藉此機會把產品完整的流通履歷,透過RFID的技術特性,詳實地呈現給消費大眾。參與廠商包括統一、味全、臺灣綠藻、台灣比菲多、味王、捷盟、伸鴻、康國、中國青年商店、頂好Wellcome、7-Eleven、康是美藥妝店、松青超市等食品製造、物流及零售業者。期望透過本先導計畫,除可帶動國內研發RFID衍生性應用設備,亦可提昇國內食品業者產品品質與國際形象,拓展國外市場。
新聞發言人:高靜遠副司長 分機:323
聯 絡 人:李勇毅 分機: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