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oS最近幾個月真是流年不利。8月份,英特爾宣布延遲推出LCoS晶片。9月份美國背投影、高解析度大尺寸電視供應商Brillian的65吋、720p高解析度LCoS電視訂單,遭到連鎖大賣場Sears取消。10月份飛利浦電子決定退出LCoS背投影電視市場。不出兩個月的時間,英特爾也在10月份宣布退出LCoS晶片。
圖一 全球 LCoS 顯示器出貨量預估 |
 |
Source : iSuppli , 2004 年 10 月 |
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為何LCoS晶片與市場,會有許多難產計畫。
LCoS面板是在1997年所開發的產品。LCoS技術基本上屬於反射式LCD技術,類似於DLP的原理。其中TFT驅動元件利用半導體製程,將電晶體驅動元件結合在矽晶片上。在矽晶片上結合電晶體,在電晶體上透過研磨技術,磨出一個鏡面反射層,然後在這片含有電晶體的晶片與含有透明電極的上玻璃基板之間,灌入液晶高分子材料。
工研院經資中心指出,由於LCoS面板需要將CMOS、LCD及玻璃三者一同封裝,基於3種物質的物理特性因素,面板封裝難度相當高,需要化學背景的研發人員處理面板封裝問題。無論是飛利浦或者是英特爾,由於無法短期內突破這個瓶頸,加上德州儀器在DLP技術愈來愈成熟,且價格愈來愈低,因此在考量技術與市場等因素之下,退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DLP晶片在2001年年產能只有30萬,後來投入大筆資金提升產能至80萬,接著導入8吋晶圓廠生產,以及與南韓晶圓代工大廠東部亞南(DonbyAnam)、封測大廠安可(Amkor)協定,為德州儀器生產DLP相關晶片,2004年中將可提升產生三倍以上。
飛利浦也認為在微顯示技術尚未達到市場規模之前,飛利浦公司不願更進一步在LCoS領域進行投資。飛利浦預計在2004年11月中旬停止LCoS相關產品的生產,並將關閉其LCoS面板工廠,結束LCoS光機引擎與背投電視的製造。
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更是堅定的表示,其認為2004年全球LCoS顯示器只有20萬台,而至2008年最多也只有25萬台。其更是提出,他們一直沒有改變這樣的預測,主要原因是LCoS不是說了就能做,其技術複雜度絕對很高。不然,台灣兩大晶圓大廠為何一直無法提升LCoS晶片的良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