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開始,無論是液晶面板廠商或者是研究機構,都將焦點放在六代甚至七代線的佈局上,主要原因是液晶電視的成長潛能非常值得關注。因此如果以面板世代來說,一般專家或廠商都認為液晶電視面板的戰爭在於六代線以上,這方面的看法是針對在30吋以上電視市場而來。
圖一 液晶電視佔大尺寸液晶面板之比例 |
 |
Source : iSuppli, 2004年10月 |
若將目前全球所有五代線加總起來,全部用以生產液晶監視器面板的話,年產能可生產1.44億片的17吋監視器面板,遠遠超過目前市場的需求量,因此五代線產能在未來勢必要撥出一定比例生產液晶電視面板。
不過,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幾條六代線開始在投產了,加上三星與索尼的S-LCD在為七代線佈局,勢必在2005年會產生超額供給的情況。美林證券在2004年10月初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其估計在1年內計劃投產的面板新廠約有10座,此時全球液晶面板產能將大幅增加52%,將出現嚴重供過於求現象。
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日前在南韓漢城表示,有鑑於液晶面板出現了歷年來最大產能,其預測,如果這樣的情況與趨勢不變的話,面板價格恐將產生一個大悲劇,那就是價格將不會隨著景氣循環再次回升,除非台灣、南韓與日本面板製造商放緩擴產的速度,否則2005年是有史以來最悲慘的一年。
其實,面板廠商之所以要進入液晶電視市場,主要是期望改變公司本身的營收與利潤結構。根據 iSuppli 預估,2004年液晶電視出貨量約在8百萬至9百萬之間,約佔所有大尺寸液晶面板使用量的7%,但是銷售額卻佔至16%。
主要原因是液晶電視仍舊屬於高價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21吋至34吋的液晶電視約在2000至3000美元之間,其今年銷售量可達390萬台,如果同樣的銷售量但是銷售的是液晶監視器的話,對於面板廠商來說,所能產生營收與利潤一定都不如液晶電視。
根據iSuppli預估,2008年液晶電視面板佔所有大尺寸液晶面板使用量提升至13%,但是佔銷售額比例卻高達30%。
進入2005年之後,面板廠商在思考面板產能、營收與競爭力的平衡之中,雖然考慮價格可能的崩盤,但是是否會因此而減產或放緩擴產的速度,那需要經營者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