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顯示器(FlatPanel Display ,FPD)是具有廣闊前景的顯示技術,它是將微電子技術、液晶顯示技術等相融合的技術。FPD產業主要包括LCD、LED、PDP、OLED、VFD、LCOS等,主要用於筆記本電腦、台式計算機和大屏幕彩電、移動通信、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終端產品。
中國大陸FPD產業,液晶顯示器件(LCD) 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25%;等離子體顯示器件(PDP) 研究開發已取得很大進展,中試線研究開發成功,擁有年生產能力達24萬張PDP屏的生產線,帶蔭罩式的PDP屏已研製成功;發光二極管(LED) 紅、綠、橙、黃,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12%。其他各類顯示器件如真空熒光顯示(VFD) 、場致發光(EL)、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場發射(FED) 均有一定的發展,各種各樣的顯示器件在顯示技術領域中日益顯得絢麗多彩。TFT-LCD生產線建設逐漸成型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 uid Crystal Displa y ,TFT-LCD) ,是一種具有廣闊前景的微電子技術與液晶顯示技術相結合的平板顯示技術。TFT-LCD目前主要用於筆記本電腦、台式計算機和大屏幕彩電、可視電話、PDA、手機等。
中國大陸液晶顯示技術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起步,1998年開始引進彩色TFT-LCD生產線。
長春的吉林彩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從日本DTI(東芝-IBM合資公司)引進了第一代TFT-LCD生產線,基片尺寸300mm ×400mm ,投資1.5億美元,生產能力為月投玻璃基板約3萬張,年產10.4英吋屏36萬塊,2000年投產,產品為10.4英吋和16.1英吋液晶顯示屏及模塊,主要用於車載DVD和智能空調器。由於產品型號太少且產能不足,因此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及變化,使企業陷入困境。最近與台灣唯冠公司合作,進行車載電視用屏的加工。2003年,南京新華日液晶顯示有限公司引進日本NEC鹿兒島廠的第一代TFT-LCD生產線,基片尺寸300mm×350mm ,總投資5400萬美元,生產能力為月投玻璃基板約2萬張,目標產品為7英吋屏以下顯示模塊,預計今年8月投產。
中國大陸地正在建設的第五代TFT-LCD生產線有兩條:一是上海廣電集團與日本NEC公司合資建設第五代TFT-LCD生產線,基片尺寸1100mm×1300mm ,投資10億美元,形成月投玻璃基板約5萬張,產品面向筆記本電腦、台式計算機和液晶電視,計劃2004年底試投產。二是北京京東方集團與其在韓國的全資子公司BOE-HYDIS 合資建設第五代TFT-LCD生產線,基片尺寸1100mm×1300mm ,投資12億美元,形成月投玻璃基板5.4萬張,產品主要面向筆記本電腦、台式計算機和液晶電視,計劃2005年第一季度正式投產。
深圳天馬微電子公司、中國普天集團公司、TCL公司也擬引進或合作生產第五代TFT-LCD的產品。
上下游配套產業佈局加快
TFT-LCD產業鏈涉及光學、半導體、電機、化工、材料等領域。上下游所需技術層面廣泛,所以很少有製造商能從材料到成品全部都做,因此各領域分工明顯。上游材料包括玻璃基板、ITO導電玻璃、偏光板、彩色濾光片、光源模塊、液晶、半導體製造工序所需光罩、液晶驅動IC、印製電路板(PCB) 等。中游則集合各種材料製造LCD面板,提供給下游應用廠商使用。由於下游應用產品眾多,從各式家電、消費電子、信息、通信及工業產品,只要是需要顯示的裝置,都可應用LCD產品。
在中國大陸兩條第五代TFT-LCD生產線建設的同時,全球知名的TFT-LCD廠商也加緊了在中國TFT-LCD後工序模塊(LCM) 工作步伐。它們大都是2001年開始做出進入中國的規劃。2002年大部分廠商已開始進行試投產,2003年陸續進行批量生產。三星、LG-Philips 、日立等知名廠商已將後工序模塊(LCM) 生產線移轉到中國大陸,但前端工序卻沒有一家。
以TFT面板廠商在中國大陸地設廠分佈來看,三星電子、日立等聚集在蘇州,台灣的中華映管在吳江,瀚宇彩晶和統寶光電、LG- Philips在南京,日本的夏普和SONY聚集在無錫等,另外日立和卡西歐在深圳也設有LCM生產基地。京東方集團、上廣電集團的生產基地分別分佈在北京、上海。相對而言,蘇州、南京為主的長江三角洲成為後工序模塊(LCM) 生產線和配套產業的聚集點。
隨著TFT-LCD後工序模塊(LCM ) 生產基地的基本成型,許多上游配套廠商包括背光模組、偏光片、冷陰極燈管(CCFL) 等廠商也跟進設廠,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連接關係。配合友達光電、日立、三星電子等需求,包括台灣的中強光電、冠鑫在蘇州設立背光模組廠,力特、日本電工在蘇州設偏光板廠,威力盟在蘇州設冷陰極燈管廠;配合中華映管,台灣省的中強光電、輔祥、科橋則在吳江設立背光模組廠,另外有台灣省的大億則在無錫設立背光模組廠。
中強光電、科橋、瑞儀等台灣主要背光模組廠,均有2004年在中國大陸地擴產的計劃,擴產比例也在50%-100%。其中:中強光電在蘇州業已擁有25萬片的月產能力,二期工程也將投入使用,2004年年初其內地工廠月產能力已達到50萬片,年底則向85萬片邁進。科橋在內地的工廠月產能力在2003年約為了50萬片,預計2004年將擴充至100萬片。瑞儀除了吳江廠2003年年底月產能力約為100萬片,已經計劃在南京設一座新廠,初期規劃月產能力為50萬片。
預計2004年中國背光模組工廠月產能力大約在150萬片。
除了全球TFT-LCD面板產業不斷向更大尺寸邁進,以及中國TFT-LCD相關產業鏈製造基地的基本成型,下游終端設備應用領域更是出現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包括LCD顯示器、LCD TV 、筆記本電腦、便攜式液晶DVD播放機,甚至包括手機、PDA等移動終端設備。
中國大陸目前已經有上海晶谷等6條液晶顯示器整機和模塊組裝生產線。海爾集團等也已經推出液晶筆記本電腦。上廣電、TCL、廈華、創維等家電製造商積極增加LCD電視產品的投入,使得2003年中中國大陸地LCD電視的出貨量超過了PDP電視,尺寸主要集中在15英吋、17英吋、19英吋。
上廣電集團除了供貨給NEC,集團內部規劃2004年積極擴充LCD顯示器和LCD電視的生產能力。對燈管、PCB、偏光板、背光源等配套產業,則採用合資、合作方式,吸引企業就近設廠供貨。京東方集團除了與日本茶谷產業株式會社合資建立背光源廠以及與日本大和光電株式會社設立CCFL燈管廠,2003年8月以10.5億港幣收購冠捷科技約26%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實現了相對完整的上下游產業佈局。
蘇州TFT/LCD產業集中度高
蘇州工業園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集成電路和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面板(TFT-LCD) 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產品群。在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面板產業方面,三星、友達光電、日立等TFT-LCD行業巨頭齊聚園區,TFT-LCD模塊關鍵零組件配套廠商在園區也越來越集中,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TFT-LCD產業配套環境。目前園區TFT-LCD類企業的總投資將近10億美元。
(來源:信息產業部 2004/08/13)
後記:
大陸面板工業 急起直追 【2004/09/15 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以北京、上海及深圳為三大面板製造基地,上海廣電NEC的五代面板廠已開始試產,北京京東方五代廠將於年底投產,深圳天馬4.5代廠預計後年投產。
以深圳為發展重心的深圳天馬微電子,是大陸最大STN-LCD面板廠,將於深圳投資7億美元,興建4.5代TFT-LCD面板廠,引起全球面板業注意。
以北京為發展重心的京東方,去年元月以3.8億美元收購南韓現代面板生產線及技術,去年8月再以10.5億港元收購冠捷26.36%股權後,實力大增,冠捷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監視器供應商,出貨量僅次三星,超越台灣的明基、光寶。 京東方第五代面板廠和中芯12吋晶圓廠都位於北京亦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面板廠區占地1,000畝,相關配套零組件廠區1,000畝,合計2,000畝。據了解,投資12.5億美元的五代廠預計年底投產,京東方明年將再蓋第二座五代廠,並規劃第六、七代面板廠。
由上海廣電與日本NEC合資的上海廣電NEC的五代廠已投產,強調在2010年前,再新增二到三座面板廠。配合廣電,劍騰科技也於上海張江工業區啟動,是大陸第一座五代彩色濾光片 (CF)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