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6/12/12
平面顯示器產業是政府推動「兩兆雙星」產業之一,從2002年成立「影像顯示產業推動辦公室」積極協助產業排除投資障以來,產值每年皆有卓越的成長。今(2006)年,平面顯示器產業產值首次突破新台幣兆元;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IEK)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平面顯示器產業總產值,已於今(2006)年10月底突破新台幣兆元,預估至今年12月底,產業總產值可達新台幣1兆2,845億元。有鑑於此次產業亮眼的成績是所有產官學研等單位共同努力所達成的,本局已於今(95)年12月7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平面顯示產值器產值破兆晚會」,並邀請百位顯示器產業上中下游的業界先進以及協助推動產業成長茁壯的學界、研究單位與協會等共襄盛舉,一起分享產值破兆之成果。
2006年我國在大尺寸(10吋以上)TFT-LCD面板方面表現相當耀眼,預計出貨量達1億4,000萬片(全球市占率50%),領先韓國的1億900萬片(全球市占率39%),位居世界第1;同時在產值方面,預計我國2006年可達240億美元(全球市占率46%),將超越韓國208億美元(全球市占率40%),今年我國無論在大尺寸TFT-LCD面板之出貨量及產值上均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1大生產國。
大尺寸TFT-LCD面板主要包含筆記型電腦用面板、監視器用面板及液晶電視用面板等,2006年我國監視器用面板及液晶電視用面板出貨量之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達57.8及43.8%,領先韓國,位居世界第1;另2006年我國筆記型電腦用面板出貨量之全球市場占有率達33.3,僅次於韓國,位居世界第2。如此耀眼的成績,也顯示我國平面顯示器產業不論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國際行銷等方面,均以穩健的姿態,正式在國際市場上發光發熱。
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政府政策推動使該產業成為個非常健全並完整的產業供應鏈,透過產業上、中、下游的垂直整合,促使台灣顯示器產業從原物料、設備及關鍵零組件,到最終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逐步邁向本土化及自足之路。
在關鍵零組件部分,政府鼓勵相關企業及製造商聚集同一據點,創造群聚的綜效,並以五年免稅及006688土地租金優惠等措施吸引外資來台投入液晶原物料、偏光板、玻璃面板、濾光片與驅動IC等重要零組件的生產製造,以強化自面板至LCD顯示器及電視之整體產業供需價值鏈。至今,平面顯示器產業已形成以北部桃園、新竹區域;中部台中、雲林區域;南部台南、高雄區域等三大產業群聚。
而且相關設備、關鍵零組件與上游材料也漸趨本地化供應生產,使得我國顯示器產業得以在供應商、技術、資金、人才、客戶等各方面獲得綜效,加速產業整體發展,也使得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之大型TFT LCD面板產量及產值於今年首次超越韓國,健全的產業結構可謂台灣產業發展優勢。
在產官學研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之下,除了產值正式突破兆元的重大成果之外,從1999年至2006年累計投資額也已超過新台幣兆元的規模 (約新台幣1兆2,843億元) ,預計2006年我國平面顯示器產業投資額達新台幣3,373億,超過年度目標新台幣2,880億元,達成率117%。
附件:2006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現況 |
 |
加上產業環境優勢吸引國際大廠如美商康寧、3M、日本旭硝子、凸版、板保、JSR及住華等公司持續擴大在台投資並擴廠,加速建立上下游產業之完整性;另外,關鍵零組件自製率也已突破80,產業產值估計為新台幣3,595億元比2005年成長35.1,包含彩色濾光片、偏光板、玻璃基板、背光模組等,其中彩色濾光片產業產值約新台幣895.3億元,比2005年成長19.6;偏光板產業產值約新台幣593.4億元,比2005年成長27.0;玻璃基板產業產值約新台幣803.6億元,比2005年成長54.7;背光模組產業產值約新台幣1,302.8億元,比2005年成長40.8。
雖然台灣已在全球顯示器產業取得主導地位,但是面臨國際強敵的激烈競爭,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隨時做好迎接挑戰的萬全準備。未來政府將持續整合產業資源,協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促進產業重大投資。並且強化對平面顯示器上游關鍵材料的自主能力,以提升整體產業之競爭力。除此之外,強化LCD設備之自製能力為另一首要目標,期望2009年達成自給率60。另外運用本局主導性新產品計畫及技術處民間科專計畫協助廠商開發關鍵性技術及專利,以降低專利權控訴問題。期望藉由以上的發展策略將我國平面顯示器產業推向另一個高峰。
承辦單位:工業局電子資訊組
聯 絡 人:黃育欽
聯絡電話:27541255分機2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