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6/12/14
在塑膠材料產業中,我國目前掌握的大多屬於低層次或高勞力密集導向的產品,這些產品的附加價值隨著鄰近各競爭國及兩岸的競合而快速降低,當未來國際競爭愈來愈激烈,重要關鍵性材料的自主掌控、產品的設計開發與能量提昇就愈形重要。為了積極掌握塑膠材料產業發展新趨勢及新機會,突破現有發展瓶頸及劣勢、開創我國上游塑膠材料及重要關鍵零組件之新契機,必須有新興產品或高級材料,才能為持續成長的市場注入活力。
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國內傳統塑膠產業經營艱辛,經濟部工業局本著服務業界的宗旨,積極謀求國內塑膠產業的提升與轉型,並為如何增加材料的附加價值與多元化應用,尋找可行的策略與方案。因此,責成塑膠中心執行「高級材料工業技術開發與輔導計畫」,針對塑膠、橡膠及複合材料之關鍵材料、產品及加工技術進行開發與輔導,並以在光電產業、綠色產業、汽機車產業、高機能彈性體(橡膠)、高性能複合材料等五大領域之開發與輔導為主軸,本年度計輔導廠商35家。
本計畫執行各項協助及輔導措施以來,對高級材料產業的協助確實已有具體成效,謹摘述說明如下:
一、提升產業價值效能:
完成光電產業關鍵性塑膠材料及元件(例如:MS擴散板、離型膜、PE保護膜、晶圓研磨墊及PE抗靜電膜等產品)、綠色產業關鍵性塑膠材料及元件(例如:PVA吹膜、塑木複材、EVA無鹵難燃發泡材、A-PET收縮膜、無鹵難燃TPU及蝴蝶針等產品)、機能性橡膠之混練技術(例如:重質TPU及TPE發泡材等產品)、高性能複合材料產業技術(例如:輕重量複材木琴鍵、安全鞋頭、碳纖維電動自行車馬達外殼及新型高階滑鼠墊等產品)及汽機車高分子材料產業(例如:汽車水箱、剎車油箱及汽車引擎室用零組件材料等產品)等5項重點產業之技術開發與輔導,並開發應用技術21項。
二、建立「綠色產業關鍵性無鹵難燃TPU材料技術平台」:
(一)隨著TPU應用層面日益增加,加上PVC也逐漸被禁用,需要富彈性、耐刮、難燃等特性的非鹵素難燃TPU,在國外已有商業化的產品(BF Goodrich、Bayer與GE),但國內業界尚未開發出非鹵素難燃TPU材料,藉由本項技術平台,已建立此相關技術,此將是一項新的產品,同時RoHS法規的建立,將會加速催生此技術。
(二)由於非鹵素難燃TPU材料目前幾乎都是由國外進口,原料成本不容易掌握,所以下游相關產品的成本也無法有效控制,將會造成產品競爭性降低,因此本項技術平台的建立,將降低材料成本,甚至可以帶動進口原料的降價,整體而言,可以使國內相關業者的競爭力提高。
三、建立「光電產業用膜板及塗佈關鍵加工技術平台」:
(一)國內3C產業用的零組件及材料,大都是仰賴進口,價格高,交期較長,不利3C產業的發展。透過本技術平台將建立國人自製的能力,有助3C產業的成本降低,交期縮短,提昇國內經濟規模及效益。
(二)目前TFT-LCD中小尺寸所使用之保護膜大部分使用日本或韓國的保護膜,透過本計畫預估第1年可替代進口值約新台幣3.6億元/年。
(三)本計畫完成後,將使國內傳統薄膜產業的加工技術轉型到高科技週邊產品,不只是加工技術,連品質、管理、組織運作都會轉型到符合高科技產業的需求。因此藉由這個機會將保護膜推向國際,使廠商邁向國際化,並提昇公司的形象。
四、成立「汽機車高分子零件與材料研發聯盟」:
(一)已於3/30與大億、中國石油、台塑、台化、台灣山葉、永塑、長僑、東陽、協誠、國喬、華夏海灣、堤維西、達輪、新光、福?、以及福聚等16家公司完成簽約,聯盟將從提升零件產品可靠度、新設計方法導入、電腦輔助工程應用與新材料技術應用在汽車產業等方面著手,使台灣成為汽車零件的全球研發與製造中心。
(二)本計畫藉由建立汽機車高分子零件產品設計技術規範與設計方法,使業界擁有自主的設計技術與對塑膠材料的正確使用方法與評判標準。並藉由策略伙伴包含有原料供應商與產品開發業者的共同參與而形成未來供應鏈的合作伙伴,緊密結合開發的腳步。
本計畫共計完成輔導廠商35家36件,藉由本計畫已將多項技術本土化,並積極推廣給國內廠商,其不僅可以大幅降低廠商的成本,並提高產品之附加價值及競爭力。預估透過本計畫將提升產值約9.7億元以上,節省成本約1.8億元,促進投資約4.4億元。
承辦單位:工業局民生化工組
聯 絡 人:朱允方 技正
聯絡電話:(02)2754-1255#2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