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政院決開放動植物專利保護 引導生技與農業朝企業化發展

瀏覽次數:112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佈於 2005年9月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日期 2005-08-23
概述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94年8月23日

  隨著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各國競相投入蘊藏無限商機的動植物及其衍生商業品種,現已為專利爭奪的新興戰場。而「開放動植物專利保護」則是發展生技產業的重點配套措施之一。為了鼓勵農業科技研發,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以及使農民經濟體系朝企業化轉型,「行政院生物技術產業指導小組」於今天(23日)會議決定擴大開放動植物專利保護,並研議農民免責等相關配套措施。

   早在2002年,專利法大翻修時,「動植物專利」是否納入即引發爭議。全球的動植物專利保護現況大致可分為三類,(1)開放動植物專利保護,例如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2)開放動植物專利保護,但不包括之後經過育種選拔程序達到商業化標準的品種,如英國、德國、荷蘭、法國等歐盟國家。(3)只開放動植物改良方法專利保護,例如我國。在生物科技快速發展的國際趨勢下,越來越多國家決定開放動植物專利保護。


   「行政院生物技術產業指導小組」召集人林逢慶政務委員表示,台灣農業科技的發展一向非常優越,這可以從每一年不斷上市的新水果、花卉及蔬菜品種得知,但是這些新品種卻無法取得專利保護,以往農委會也基於扶植農民的立場,將國家投入資金的研發成果無償提供農民使用,因而造成這些成果亦無償流入中國或其他亞洲地區,直接或間接的對台灣農業經濟造成威脅。目前台灣農業生物技術研發成果相當多,例如基因改良的木瓜、番茄、青花菜、馬鈴薯和水稻等,如果這些新興高科技成果不能以專利加以保護,則未來要引導台灣農業朝企業化轉型,將更不容易。

  由於我國現有的專利法只保護動植物的改良方法,而2003年通過的「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其涵蓋範圍又僅限於主管機關公告的94種植物種類,從保護新興高科技智慧財產權的角度而言,顯然不足,未來應擴大保護範圍囊括多數植物種類。


   因此,政務委員林逢慶強調,從2002年以來,「行政院生物技術產業指導小組」所屬「基因改造產品跨部會工作小組」和「生物智慧財產權跨部會工作小組」,即就開放動植物專利之國際趨勢、我國開放之利弊得失等進行深入討論,認為台灣應參照國際趨勢及為鼓勵我國相關生技產業推動,動植物智慧財產權保護,應朝開放專利保護的方向規劃。未來農委會將成立工作小組專責推動,預計於94年底前完成有關農民、研究免責、強制授權以及法規競合等相關配套措施,並進行法規內容的修訂。(974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