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美國市場調查機構NPD報告指出,在美國車用可攜式導航裝置(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即使索尼進入市場,但是Garmin與TomTom仍舊是前兩大廠商。根據CEA預估,美國可攜式導航裝置出貨量可達85.8萬台,成長率達21%。
|
|
索尼從2006年4月9日進軍美國車用可攜式導航裝置以來,掀起一陣漣漪,不過,根據NPD Household最新調查顯示,至5月底為止,Garmin仍以47%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而歐洲大廠TomTom的市場佔有率回升至26%,至於索尼則為2%而已。NPD提出Garmin 800美元Nuvi350,以及500美元StreetPilot c330為2006年5月最暢銷的兩款手持式GPS裝置。
表一 Garmin與TomTom在美國市場變化一覽表 |
|
美國市場佔有率變化
|
Garmin
|
2006年2月為53%, 4月跌至45%, 5月又回升至47%
|
TomTom
|
2005年12月為25%, 2006年1月跌至15%, 2006年5月又上升至26%
|
Source : NPD,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6年5月 |
此外,索尼為了強化產品線,預計於暑假期間推出新產品,以因應車用可攜式導航裝置所需。
Garmin為了強化競爭,除了產品本身之外,也開始專利官司策略。Garmin於2006年2月對TomTom提出275個專利的侵權告訴,GPS雙雄在法院內外似乎都緊咬對手不放。
Garmin在2005年為了拓展手持式產品線,在既有的Handheld GPS外增加了GPS PDA系列。根據Garmin統計,2005年的業績突破10億美元關卡,2006年更朝14億美元邁進,而成長最快的就是車用市場,年成長率上看75%,航空、戶外運動及航海用GPS產品的成長率則落在10~25%之間。
TomTom則是歐洲大廠,其2006年1月與2月的市場佔有率均達57%,比起Garmin的10%的確高上許多。
未來隨著Garmin在2006年第一季以4,000萬美元買下的台灣中壢新廠於5月開張之後,未來可望將Garmin現有產能增加1倍,可為其進軍歐洲市場扎下根基。未來Garmin將持續朝整併的方向邁進,除了擴大產能與技術,也為市場競爭投下一大顆炸彈,也積極面對索尼的挑戰。(70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