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明基的困境,也是台灣產業的困境

關鍵字:品牌(brand);明基(BENQ);手機(handset)
瀏覽次數:83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enise 發表於 2006年10月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繼日前明基將旗下光碟機部門出售予建興後,明基再度在產業界投下一枚震撼彈,宣佈代工製造與品牌分家,未來將由2條腿走路策略轉往雙艦隊模式發展。更勁爆的是,明基於9月28日宣佈停止對德國手機子公司投資。


2005年9月從西門子手上接下的手機部門,由於仍舊連連虧損,如今乾脆丟給德國政府解決,看來是一記妙招,但是明基的企業形象與明基西門子的品牌形象,卻是傷得不輕。尤其是在德國,甚至歐洲市場。

 

圖一、2005年至2006年第二季明基稅後損益走勢

Source : Digitimes,2006年9月


明基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後繳出3季的成績單,可說是季季不如預期。是不是德國經營團隊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還是明基本身管不動德國團隊呢?

回想近1年前,明基風光娶進西門子手機部門,強調是德國工藝與亞洲風格的完美結合,不僅是台灣廠商收購國際大廠產品部門的首例,也是台灣品牌挺進國際舞台的重要一役,如今明基不堪連連虧損,決定讓BenQ Mobile自生自滅,除了象徵停損之外,更是幾近於承認敗戰。

未來品牌使用權可能成為這次明基破產管理的爭執點。雖然明基行動通訊認為,所有的專利和品牌使用權在過去一年內,都已經過渡給明基。但是站在西門子的立場,當初明基是答應西門子,讓西門子手機部門繼續在德國生產且不裁員的前提下,才是將此專利與品牌使用權讓渡給明基。因此未來勢必將有一場官司需要訴訟。

李焜耀這個生涯中最大的豪賭,恐怕因為過度樂觀而失算,也讓明基上了一堂代價高達6億歐元的課。或許也讓世人開清楚台灣廠商未來想在手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願望將會消失。台灣廠商如何在品牌與製造之間拿捏,短期之內很難有解決方案,這絕對不只是明基的困局,也將是台灣其他產業的困局。(721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