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Q2全球智慧機出貨量達3.416億支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7年8月4日
全球研調機構IDC公布全球智慧機市場統計,全球第二季智慧機出貨量達3.146億支,季減少0.8%、年減少1.3%,儘管數量呈現下滑,但前五大品牌的出貨量合計佔總體之39%,呈現成長態勢,顯示全球智慧機市場大者恆大現象,落後的品牌相對持續受到擠壓。尤其,中國大陸品牌成長幅度更是驚人。
在2017年下半年,IDC預估將出現成長態勢使2017年成為反彈年。三星將順著Galaxy S8的勢頭,預計將在八月份推出Note 8。同時,下一代的iPhone預計將在九月份推出。除了這兩家智慧型手機產業的領頭羊之外,其餘三至五家OEM廠商將受到矚目,由於他們在市場中不斷增長的定位。
隨著今年秋季即將推出的旗鑑產品,iPhone 8、Pixel 2、Note 8和V30等手機投入市場,9月份將會有激烈的競爭。
韓國三星依舊站穩龍頭,在第二季總計出貨達7980萬支,市占率為23.3%、年增1.4%,蘋果則持穩於第二名,總出貨4100萬支,市占率為12%、年增加1.5%。其實,中國華為快追平蘋果。
前五大品牌,有三家是中國品牌商,分列第三名到第五名。華為排名第三,單季出貨量3850萬支,市占率為11.3%,年成長19.6%;OPPO出貨量達2780萬支,年增更是高達22.4%,市占率來到8.1%;至於小米更是重回到前五名位置,本季出貨達2120萬支,年增幅高達58.9%,市占率6.2%。因小米受惠於印度市場的紅米Note銷售大賣而大幅度成長。
OPPO仍然處於第四位,全球出貨量為2780萬台,整體市占率上升了1.5至8.1%。這個中國品牌持續擴展他的國際業務,在東南亞許多市場取得了領先。本季度OPPO擴大了印度的服務中心,並增加了獨立銷售據點。而在泰國,OPPO也持續擴大廣告及各方通路,同時與其中一家本地營運廠商合作,免費提供A37,有助於直接擴大其客群。
華為為首的中國手機業者,在未來如果想要超越蘋果或三星,仍然需要能成功打入美國市場才行,也就是與美國的電信運營商方面,必須先取得他們的青睞。
表、2017Q2全球智慧機出貨量
Rank |
Company |
2Q17 Shipment Volume |
2Q17 Market Share |
2Q16 Shipment Volumes |
2Q16 Market Share |
Year-Over-Year Change |
1 |
Samsung |
79.8 |
23.30% |
78.6 |
22.70% |
1.40% |
2 |
Apple |
41 |
12.00% |
40.4 |
11.70% |
1.50% |
3 |
Huawei |
38.5 |
11.30% |
32.2 |
9.30% |
19.60% |
4 |
OPPO |
27.8 |
8.10% |
22.7 |
6.60% |
22.40% |
5 |
Xiaomi |
21.2 |
6.20% |
13.3 |
3.90% |
58.90% |
|
Others |
133.4 |
39.00% |
158.8 |
45.90% |
-16.00% |
|
Total |
341.6 |
100.00% |
346.1 |
100.00% |
-1.30% |
Source: IDC, 2017/8/4
中國業者佔87%之中國智慧手機市場
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在2017年4月至6月期間增長了3%。尤其是中國本土品牌商:華為、Oppo、Vivo和小米等繼續擴大市場主導優勢,目前佔據了87%的市場份額。蘋果和三星的份額均在縮小。其中最大的贏家仍然是華為,該公司的Nova和P10手機需求繼續增長。最大的輸家是三星在中國市佔率已經降至3%。三星Galaxy 7的電池問題損害了該公司的聲譽,尤其中端手機面臨來自中國本土品牌的激烈競爭,高端手機又受蘋果機的擠壓,如此看來,未來三星手機在中國必須重整戰略。(740字;圖1;表1)
圖、中國本土業者主導87%中國智慧手機市場
參考資料
Smartphone Volumes Decline Slightly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7 Amid Anticipation of Strong Second Half Product Launches, According to IDC. IDC, 2017/8/2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