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產業政策:工業局推動「風力發電」設備成為新興策略性產業
資料來源:經濟部網站
(http://www.st-pioneer.org.tw/modules.php?name=St_News&pa=Show _News&tid=413)
新聞內容:
催生國內新能源產業,風力發電設備五年700億元商機工業局正式委託金屬中心積極推動並建構發展環境
政府積極推動風力發電此項潔淨再生能源,預估2010年國內風力發電設備市場需求值將高達新台幣700億元,為把握此一商機,工業局已於今年四月正式通過「再生能源設備產業推動計畫」,並委由金屬中心負責風力發電設備產業之執行推動,期盼藉由相關輔導推動措施,使國內設備業者能順利進入此一領域,建立本土化設備零組件供應鏈。
為因應京都議定書之要求,調整國內能源結構,經濟部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並鎖定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及太陽熱能作為未來發展重點,其中風力發電所佔之比重最大,預計至2010年風力新增裝置容量將達到215萬千瓦,佔整個再生能源(其他依次為水力、生質能、太陽能、地熱)的35%,是目前極具發展潛力的潔淨再生能源。
風力發電設備簡單來說,就像是一座超大型風車,其葉片長度國外已發展到50公尺長,此外還包含了發電機、增速齒輪、控制器等零組件/次系統,結合高達50公尺以上之塔架,矗立在岸邊或離岸地區以充分取得風力。
目前國內已設置風力發電設備容量約1萬千瓦,使用廠商為台電、台朔重工、正隆紙業等,這些大型設備都是從丹麥、德國進口,國內並無產製,近兩年由於政府鼓勵再生能源,使得風力發電設備市場開始活絡起來,目前業者自行規劃之風力發電容量為7萬千瓦,經濟部也訂定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目標,預計在2008年累積裝置容量達76萬千瓦,2010年達215萬千瓦,要達到此設置容量,其整體所需經費為新台幣1000億元,其中風力發電設備經費約為700億元,市場潛力極為可觀。
由於設備龐大、機電系統複雜,以及考量運轉安全等因素,先進國家對於此類設備之開發製造均訂有明確之驗證標準,原型機製造完成後,需經過長時間的運轉測試,通過各項功能驗證後,方能正式使用。目前這些標準或驗證機構在國內都還付之闕如,因此這些驗證環境的建置規劃,將是工業局今年推動之工作重點,由於金屬中心在風力發電設備次系統及零組件方面,均具備相關研發人才,因此工業局委託金屬中心進行國內風力發電設備產業的推動工作,今年七月份,金屬中心企廣處長伏和中博士將代表工業局,參與能源局主辦之再生能源考察團,前往歐洲實際考察交流,並預定與丹麥DNV及德國TUV等國際專業驗證機構就設備系統零組件驗證技術之引進交換意見。
金屬中心風力發電設備產業推動研發團隊協同主持人黃聰文表示在政府獎勵民間投資設置風力發電後,設備產業之發展前景可期,包括台朔重工、大同公司、中興電工、東元電機、金豐重工、嘉鴻遊艇等均有意投入開發,開發重點則放在齒輪箱、發電機、葉片等零組件上,不過這些國產零組件要能獲得國際大廠的認可,必經嚴苛之認證程序,因此金屬中心除了針對產品標準與驗證機制,從先期研究到基礎環境的建置進行規劃外,亦將積極配合工業局各項政策措施來推動,並在計畫項下籌組「風力發電設備產業聯誼會」,讓有意投入業者能方便取得相關資源,及早掌握市場訊息,使國內風力發電設備業能早日萌芽茁壯成長。(125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