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水利署
中華民國95年08月23日
深層海水是斜溫層以下(約海平面200公尺以下)的海水,陽光無法進入,具低溫(我國海域調查為6~9℃)、富礦物質及營養、清澈乾淨、病原菌稀少等特性,可應用在淡化造水、生產飲料水、水產養殖、食品加工、製鹽、生產保健補品、製藥、水療、製造化妝水等多種目標產業上,以深層海水資源為原料,應用新科技方法強化傳統技術,可創造高附加價值,屬於新興水資源。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台灣東海岸位於大陸棚邊緣,具有地理位置之優勢,所以台灣東部有優越深層海水資源。而經濟部為整體性推動深層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特擬定「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實施計畫」,已於95年1月23奉行政院核定實施。第一期計畫期程自95年至98年,經濟部將編列9.4915億元,由部內之水利署、技術處、標準檢驗局、工業局、中小企業處及國際貿易局依分工積極進行相關工作,以協助國內地方政府及相關業者發展深層海水產業並拓展國內外市場。
依據水利署資料,目前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正辦理相關之研究及開發計畫,其開發進度大致如下:
1. 宜蘭縣已完成「南澳海洋深層水利用可行性先期規劃」,計畫於南澳外海抽取深層海水及園區開發。並將於95年度辦理園區設置及BOT規劃工作,目前已向經濟部水利署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爭取到補助經費,將積極辦理海域環境基本資料補充調查、土地編定變更及BOT招商等工作。
2. 花蓮縣是台灣深層海水產業發展較快速之縣市,採民間業者自行開發,政府推廣輔助的方式辦理,目前較為積極的業界包括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世易股份有限公司及光隆育樂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其中台灣肥料公司之「海洋深層水開發計畫」,將於今年下半年汲水上岸,每日汲水量為2400~2600噸,該開發計畫第一階段以產業園區開發為主,並將於本年12月生產「包裝飲用水」。
另外,世易公司今年5月成功佈放生產級的深層海水汲水管,水深約達428公尺,汲水量每天最大可達13,000噸,為台灣目前汲水量最大之深層海水管線。該園區第一階段開發工程主要是為供應國內飲料市場所需之深層海水,並預計於今年上市;而光隆公司部分目前汲水量為2000噸,主要為水產養殖用途,未來預計將再投資增加汲水量至10000噸。
3. 台東縣部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將於98年度前完成設置「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台東支庫」(總經費9.24億元),計畫抽取深層海水於養殖及精緻農業之應用試驗及研究,已自95年度起辦理深層海水抽取工程及相關試驗。而台東縣政府辦理「深層海水觀光遊憩重大設施及附屬事業」與「深層海水重大工業設施及附屬事業」等兩件BOT案,目前仍在作業中。
另水利署表示,日前於台北世貿展覽館一館舉辦之「2006台灣水科技展」,水利署特開闢深層海水專區,並邀請國內深層海水技術研發單位及相關開發業者共同參展,於展覽期間藉官方、相關開發業者及深層海水產品投資業者經充分之溝通交流,初期鎖定各類包裝飲料水為主要產品,而未來則規劃朝向養殖、化妝保養品、休閒理療、能源利用等多領域發展,以求擴大市場利基。
而依據水利署相關研究顯示,在未來深層海水產業鏈成形並持續發展下,其年產值估計約可達新台幣180億元以上,產值頗為可觀。未來政府將整合傳統產業現有之技術能力,以政策配合推動、資源開發、應用技術研發、產品認證、產業育成、行銷推廣等六大主軸逐步建立深層海水資源之產業價值鏈,促進形成特色產業並提昇本產業之國際競爭力,終極目標將深層海水產品推向世界各國市場,提昇整體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