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P(網路服務提供商;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指的是利用固網如電話線路、電視cable電纜來提供寬頻服務的業者,而WISP (Wireles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則是指利用無線網路提供使用者連結網路的業者。在過去,WISP業者多以熱點(hotspot)為營運重心,但隨著3G通訊時代的來臨,過去經營無線語音通訊的電話業者,也逐漸轉型成為更強大的WISP,且對ISP業者造成更大的威脅。 |
|
熱點(hot spot)即將沒落
在過去,提供區域無線網路服務的業者,多是利用免費的無線網路吸引消費者前來消費,或是販售點數卡讓消費者在特定區域內上網作為獲利來源,這樣的方式使得無線網路不構成主要的消費因素,點數卡的行銷方式也無法擁有穩定的客源。
隨著3G通訊的興起,以及被視為3.5G的HSDPA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技術逐漸成熟的情況下,HSDPA不但可在現行的WCDMA基地台上直接進行軟硬體升級,且用戶端之下傳速率最高也已達2Mbps。相關業者不必另行建設基地台,可輕易讓原本的無線語音服務系統成為足以負擔作為瀏覽、上傳下載之用的商用無線網路系統,並透過行動電話或筆記電腦,使隨處上網的理想得以成真,不再受過去僅能在熱點才有無線網路服務的限制。
圖一、無線數據通訊服務示意圖

資料來源:smartBridges 2006/3
無線寬頻網路的興起
因此,現有的固網ISP業者面對最大的挑戰將來自於自3G業者衍生而出的WISP業務,3G基地台的架設及未來低成本的升級方式,使相關業者更具有競爭力。目前3G通訊業者已紛紛嘗試開展數據通訊業務。在未來,使用者只需要一張數據卡,便可以將寬頻”隨身攜帶”。也就是說,當使用者在家時,將數據卡插在家用個人電腦上,便可以直接連上寬頻網路,而出門時也只需將數據卡拔下,在外若需使用網路,直接將數據卡插入筆記型電腦即可連上無線網路(圖一)。而就目前情況觀之,考量電力、螢幕大小、使用方便性與慣性,筆記型電腦最在無線寬頻發展上之驅動力仍較行動電話為高。
本報告認為,固網ISP業者除了在企業用高速網路如T1上具有商業優勢之外,未來在個人與家用網路市場將受到無線寬頻業者的侵蝕而逐漸下滑。就臺灣市場而言,主要的3G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威寶、遠傳都已經推出無線網路供應服務,並透過搭配數據卡的方式開始推廣相關業務,顯示在目前行動電話用戶ARPU無法提升的情況下,3G業者轉向提供無線網路服務的趨勢在所難免,這場競爭,已悄悄在ISP與WISP業者之間開始延燒。(92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