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工業局
中華民國95年08月29日
|
汽車工業屬於資本、技術密集,為高附加價值的綜合產業,其生產製造流程相當複雜,需要各種產業相互密切配合,並可帶動鋼鐵、橡膠、機電、玻璃及塗料等相關產業成長,無論在技術能力、就業機會及稅收方面,對國家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貢獻。我國汽車工業於2005年之總產值合計為新台幣4,542.7億元(較2004年成長4.7%),其中整車業產值為2,344.3億元,零件業產值為2,198.4億元。 |
|
分析台灣汽車零件進出口情形,依據工研院IEK統計資料,2005年汽車零件總出口金額為1,398.6億元,較2004年成長0.6;而進口金額為新台幣938.8億元。若以系統分類來分析,出口零件中以「其他零件」(汽車周邊附屬零件)為最主要之項目,出口金額達549.3億元,占出口總金額的42.5;車身電裝品零件次之,約新台幣188億元,占出口總金額的13.2,其中並以車用大燈及尾燈、照明設備等為大宗;車身系統零件約為新台幣184.7億元,包括車身駕駛臺、保險桿與後視鏡產品等;輪胎產品出口金額約為新台幣163.5億元,占出口總金額之11.7。由以上數據可看出目前我國出口之汽車零組件中,屬於碰撞售服維修零件(如車燈、車身鈑件、保險桿、水箱罩)仍占大宗。依據業者之估計,北美市場中屬碰撞維修零件相關之產值可達180億元美金,原廠碰撞維修零件約占70,其他零件(如回收零件)則約占17;非原廠碰撞維修零件約占13,也是目前台灣售服件廠商最主要的市場。
2005年台灣汽車零件產業第一大出口區域為北美地區,以美國為第一大出口國,占2005年出口比重達36.3,較2004年微幅成長3.3。第二大出口區域為亞洲,金額達新台幣356.6億元,但受到出口至中國大陸地區的金額呈現明顯衰退之影響較去年同期衰退約14.1,所占比重為25.5。第三大出口區域為歐洲,出口金額為新台幣223.5億元,較2004年成長7.8,所占比重為16.0,主要出口國家以英國、德國及義大利為主。
台灣外銷北美市場之營業額前十大廠商中,近二年以車燈業(堤維西及帝寶)分居第1及第2名,其次為車身鈑金業如台灣開億、維輪實業、耿鼎企業等,其他則為如輪胎、鋁圈及塑膠保桿等產品。由於近年來北美地區之整車廠及主要一階零件廠商皆面臨強大的成本競爭壓力,以過去近二十年來台灣汽車零件廠商拓展碰撞售服零件之經驗來看,如何運用台灣汽車產業具有的特色,如中衛體系健全、彈性化、少量多樣及快速反應的優勢,從原本純粹的OEM/AM競爭關係轉換為開闢新的「OES合作模式」商機,將是政府與業界努力的新契機。
根據國際車輛維修產業論壇近期對北美AM市場的發展趨勢分析重點如下:
美國市場可維修車輛數量約為1200萬輛,相較於2002估計的1900萬輛汽車減少幅度達36.84,造成原因可能有: 油價上漲導致民眾開車次數減少、比較高的保險自付額導致車主選擇私下和解車禍、車輛科技的進步如:防鎖死煞車系統、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
除了肇事率降低,車輛Total(事故報廢及提供殘值理賠)數量也增加了20,如此降低保險公司處理維修與理賠的複雜性,對於整車廠而言也能增加新車潛在銷售商機,但卻間接導致修理廠的維修商機降低。
保險公司越來越重視修理廠的表現,且要求也越嚴格。保險公司也越來越善用Estimate(維修評估)系統及資料分析來改善車禍維修處理的流程,如最近State Farm 所推出的新保險方案就是減少配套的修理廠家數,今年預計自19,000家減至12,000家,對於維修業者而言產業內的競爭將會逐漸升高。
北美汽車維修市場屬Hard Parts之部分(如發電機、馬達等)零件有70已為非原廠零件所占有,所以在Crash Parts的部分,整車廠一定會採取必要措施盡力避免市場被非原廠AM零件(以台灣製造之碰撞維修零件為主)擴大瓜分。
經濟部工業局自2004年起即著手推動台灣汽車碰撞售服零件合作聯盟,目前共有八家屬於「台灣區汽車車身件外銷聯誼會」之主要會員廠商參與專案活動,期望透過「汽機車工業技術輔導推廣計畫」資源之投入協助業者在整體價值鏈的改善中設定合理化之議題,至目前為止主要推動之重點工作包括:
進行美國汽車售服產業價值鏈架構分析,包括涉及製造、產品驗證、通路及儲存、保險公司出險理賠及修理廠之維修處理程序,主要目的在於促使價值鏈中各相關產業實體了解其他單位之作業程序以及利潤關切重點,從客戶需求角度探討現行流程之不合理之處及改善契機,於2004年完成分析報告。
於2005年6月份組成產業代表團分別訪問包括State Farm等保險公司,提出由台灣製造商及美國維修協會所推動之產業合理化活動構想,了解保險公司對採用售服件之意願與策略。
2006年3月份與美國芝加哥舉辦產業合理化專案會議,邀請包括售服件營業額最大之Key Stone 等通路商參與,並獲得通路商業者之高度認同與支持。
因北美地區之非原廠碰撞維修零件普遍以「認証」及「非認證」作為產品品質與附加價值的區隔,其中的物流、金流與商流結構牽涉到包括:台灣製造商、採購通路商、保險公司、驗證組織及維修工廠等單位。舉例來說:製造業者從零件開發到送至檢驗單位完成合車驗證的相關前置作業時間若是拖的太長,就會影響業者切入非原廠售服市場的時機與商機;又譬如當市場上發生售出的驗證零件的品質問題時,驗證公司所採取對製造商的措施如等待調查─暫停生產、暫停出貨等,亦會影響到市面非原廠認證零件的可獲性。以往業者所憑藉的價格與多樣化種類的競爭優勢,現在正面臨來自於包括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外銷零件切入低價產品項目的競爭。本年度預計推行之重點工作包括:
推動跨業交流活動,透過工業局之協助辦理售服零件製造業至自行車A Team廠商進行觀摩與交流,推動異業合作與競合思維。
持續推動售服件合理化專案,將洽訪保險公司與驗證組織,尋求對於售服件銷售提升、驗證流程與效率提升及產業架構合理化,提升保險公司對售服零件之品質信心與使用意願。
推動整合性形象提升活動,包括參與北美售服產業會議與活動,協助業者建立台灣售服件產業介紹之整合性廣宣書面資料,增加能見度與品牌辨識度。
於年度性之北美售服件產業會議正式對外宣布「售服件產業合理化合作專案」之推動願景與架構,提升台灣汽車售服零件製造業者與北美售服產業組織之對話位階。
工業局將持續運用藍海策略思維,協助整合業界在開發、生產與產品驗證的相關資源,積極拓展高附加價值產品及爭取更多維修車廠及保險公司使用高品質的台灣汽車售服零件。
相關網址:http://www.moeaidb.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