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後疫情時代對產業之挑戰及機遇

瀏覽次數:1445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21年4月2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從2020年開始新冠病毒與美中霸權對抗聯袂橫掃全球,同時還要面對世界製造工廠的商業模式因疫情、地緣政治、區域經貿合作及中美貿易戰而進行全球供應鏈重組,走向分散生產基地或區域化生產。甚至,各政府試圖以國家策略主導供應鏈走向,期望企業能撤出中國而回流到本國市場漸漸形成製造自主的體系。尤其,疫後各國政府將更重視國土安全和關鍵產品的自主性,例如:醫用口罩及呼吸器、半導體供應體系。然而,企業與政府所站思考角度不同,自然面臨的抉擇及做出的決定也並不一致。
 
所以,面臨全球國際分工與供應鏈重組之際,觀察各種發燒新聞事件及議題協助企業及政府可以稍微看清楚彼此關聯關係,將有助於釐清疫後世界的可能樣貌,再依據自身所處產業位置及本身既有條件,找出一條最佳適合發展的路徑。從新聞事件分析,如下圖:
 
以PEST分析也就是針對總體大環境進行掃描分析,也就是從總體環境中的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等四種因素的一種模型,如下圖。
 
COVID-19疫情造成長期需求疲軟對經濟成長構成極大威脅,所以,各國政府紛紛規劃防疫措施,更推出紓困及振興經濟的計劃。從我國、歐盟、法國、日本及南韓政府所推出紓困及振興經濟的計劃,幾乎標榜以綠色新政(Green Deal)為主,從綠色能源、循環經濟、能源轉型及數位經濟轉型為核心,認為數位科技是疫後經濟成長的關鍵,也是企業轉型的機會。
 
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影響,使全球供應鏈變得更脆弱,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已不是選項而是必走的道路,否則,將被淘汰難以進入全球未來的供應鏈之中。根據資誠《新冠肺炎疫情財務長調查》,疫情來襲,82%的跨國企業因疫情雖然減少了資本支出,但僅11%企業推遲或取消對數位轉型的投資,可見數位轉型並未因疫情而放緩。對傳統產業或中小型企業而言,數位轉型已成為邁向智慧製造的重要一步。但,據資策會2020年10月發布的《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調查》結果顯示,約六成製造業尚未規劃數位轉型,由此可見轉型仍有相當大進步空間。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也指出,因台灣防疫有成,生活不需有太大改變,以致於台灣相對其他國家數位轉型仍然相對緩慢。同時,根據安侯建業《2020台灣CEO前瞻大調查》,有不少國內CEO受訪指出,他們在關鍵職位上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在疫後時代更凸顯數位人才的缺口。全球因疫情而推動數位轉型速度飛速發展,例如:電商、線上學習、防疫型機器人、智慧醫療的發展等零接觸商機及數位科技人才。
 
然而,在疫情大流行之下,企業數位轉型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企業本身內部運作之數位化轉型,指一般傳統業者或小型企業,導入數位化工具以協助產業轉型升級。而關鍵就在於掌握數據的價值,以智慧工廠為例,從廠房設備的整合到生產流程的優化,從數據的採集到可視化;大數據分析則必須奠基於可蒐集資料的邊緣智能應用(Edge Intelligence)、可提供強大儲存、運算與顯示能力以及方便管理的雲端平台。
(二)是指供應鏈數位轉型,為確保疫情對整個供應鏈生態的影響減低而做好準備。尤其是供應鏈領導業者,例如:蘋果公司所領導蘋果供應鏈、台積電所領導先進半導體生態體系、諾基亞所領導的5G設備供應鏈、特斯拉所領導的電動車供應鏈。這些領導廠商須帶領每位供應商一起加強風險管理的過程,包含能夠持續評估關鍵風險指標,並為不確定性(如:合規性、勞動力、原物料、生產能力、政治、資金及財政等)建立可控制且可預見性的替代方案,分短中長期目標來執行,來強化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性。
 
其實,全球目前沒有任何單一經濟體有能力擁有完整的數位科技供應鏈,也就是說,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夠負擔一個完整的數位科技供應鏈,並且同時具有國際競爭力吃下所有的市場。然而,台灣的硬體製造及系統組裝能力在全球供應鏈之中可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其實,對於生產鏈或供應鏈,未來有能力掌握生產鏈分布的企業,生產鏈不再依成本最低原則分到很多國家進行分工,以避免生產鏈發生斷鏈,導致整個生產鏈被迫停頓風險;但也不能讓生產鏈過於集中於地緣政治風暴中心,以導致面臨高風險危機。換言之,分散生產基地以確保生產鏈安全及韌性。然而,許多產業分工複雜無法全部自己生產而不使用外國原料、零組件或設備,因此國際分工並不會完全消滅,而是挑選可信賴合作夥伴。也就是尋找合作夥伴必須兼顧自給率、安全、韌性以及能創造經濟規模價值,國際間水平分工是未來另一種發展趨勢。
 
將來,產業供應鏈正在簡化並且越來越短,以使其不那麼脆弱和易斷鏈,而且生產基地配合市場布局更具區域性。也就是說,廠商必須在世界不同地區制定一些替代的採購和製造的新計劃。儘管廠商無法預測自然災害和事件,但是制定彈性替代方案與計劃,將成為供應鏈成功的關鍵。
 
展望後疫情時代,我國政府及產業界該如何因應疫後變局呢?答案還是在善用我國半導體及ICT優勢來提高價值與競爭力。面對全球供應鏈重整,台灣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挑戰,必須建構一條非紅色或第二軌供應鏈,以區隔建立安全供應鏈。更重要的是,將美國在5G、AI、AIOT等領域領先技術,鼓勵台灣廠商要爭取參與美國投資,或透過購併創投機會,將技術、人才及商業模式帶回台灣,帶動台灣不斷創新而維持全球領先地位。(1920字;圖2)
 
 
[STPI電子書免費下載]
後疫情時代對產業之挑戰及機遇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