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內視鏡醫療光學影像國際大廠收購及產業聯盟合作模式評析

瀏覽次數:1065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張麗芳 發表於 2020年9月2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內視鏡醫療光學影像國際大廠收購及產業聯盟合作模式評析
 
內視鏡市場以及內視鏡檢查技術在近年有大幅的成長,也改變了檢測疾病的視野。根據2020年Research and Markets以及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報告指出,內視鏡市場將持續的成長。本文盤點內視鏡「三巨頭」奧林巴斯、富士軟片以及賓得士歷年來的「資本收購」以及「產業聯盟合作」狀況來剖析其轉型之路 及發展策略,以期作為台灣光學廠商/新創公司與國際大廠鏈結之路的借鏡。

一、前言
根據美國國家糖尿病與消化和腎臟疾病協會(National Institut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 NIDDK)研究調查,消化道疾病每年影響將近7000萬人;而每年大約有4830萬人因消化道疾病而接受急救治療。這些統計數據反映出了消化失調疾病的持續增加,原因在於人類生活形式持續的變化,普遍常吃垃圾食物,使得消化道疾病相當困擾一般大眾的生活。而在早年只有侵入式的診斷方法可用來診斷消化道疾病,病人普遍覺得不適。隨著內視鏡的發明及發展,以上現象已經扭轉。基本上,內視鏡儀器具有「侵入性極小」、「可提供器官的即時影像」、「很少術後併發症,減少身體疤痕」、「外科醫生不需長時間待在醫院即可提供正確的診斷」以及「致病率與致死率都極低」等等優點,因此近年來內視鏡市場有大幅的成長(Research and Markets, 2020)。我們可以說,內視鏡檢查技術改變了檢測疾病的視野,讓診斷對於醫師及病人都較為舒適。

二、全球及台灣內視鏡發展
Research and Markets調查,2020年全球內視鏡市場營業額將達到114億美元,而2020年~2025年評估預測其複合年均增長率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為6.43%,其中北美引領了全球內視鏡的市場,於2020年當地內視鏡市場就佔了全球54%的銷售額。並且,因醫院為內視鏡裝置最主要的最終使用者,醫用內視鏡預估至2025年會達到6.10 %的CAGR (Research and Markets, 2020)。而Grand View Research的內視鏡市場調查則顯示,2019年全球內視鏡市場評估為104億美金,從2020年~2027年期待以8.8%的CAGR來成長。這兩個機構的調查結果都顯示內視鏡市場將持續的成長。全球內視鏡市場成長的主要推動動力包括「老年人口的增加」、「大眾日漸注意到非侵入性手術的好處」以及「慢性病的流行(如心臟病、癌症及糖尿病) 」等等(Grand View Research, 2020)。
 
在台灣及全球,內視鏡(包括系統)市場一向為幾家大廠所獨佔,並且光是日本大廠的專利總和就高達六、七千篇,專利佈局相當嚴密,其他中小廠商要打入這個市場並不容易。目前全世界的內視鏡主要廠商包括:Olympus Corporation (奧林巴斯)、Fuji Film Holdings Corporation (富士軟片)、Pentax Medical (賓得士)、Stryker Corporation、Smith & Nephew PLC、Boston Scientific、Karl Storz GMBH以及Richard Wolf GMBH等等。日本內視鏡「三巨頭」奧林巴斯、富士軟片以及賓得士在內視鏡世界市場的佔有率達90%以上,其中奧林巴斯於軟式內視鏡、硬式內視鏡、耗材、能量產品方面全面出擊,富士軟片在光源和染色技術多有突破,至於賓得士則是強化了超聲波內視鏡市場,三足鼎立競爭優勢明顯(成貫儀器,2020)。縱觀全球內視鏡市場前三名大廠皆為從照相設備/光學鏡頭起家,基於光學成像原理,通過各自的專利創新,結合其他行業例如光纖傳輸、高清晰成像以及超聲波的發展,之後應用到生命健康領域,進入醫療產業,轉型成功為內視鏡大廠(器械之家,2020)。附帶一提的是,一般對於日本企業的民族特色的看法是「低調」,他們非常善於學習,往往低調及穩定地發展,在模仿消化各方面優勢之後,從原有模式上突破創新,形成技術優勢後組成產業聯盟,最後讓所持的優質產品席捲全球(成貫儀器,2020)。
 
台灣在光學鏡頭產業表現一向亮眼,而近年來光學鏡頭廠商跨足生醫產業也蔚為風潮,包括了進入內視鏡產業。目前已有的本土範例如下:
  • 台灣股王光學大廠「大立光電」已開始跨足醫療內視鏡產業。於2011年大立光即已推出膠囊內視鏡產品,且於2020年6月份大立光股東會上執行長林恩平也表示,大立光的光學元件已通過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核,應用於膠囊胃視鏡及十二指腸鏡。此外,大立光也與美國Clearmind公司合作,供應腦內視鏡的光學元件,於2020年5月份通過FDA審核,即將在美國市場上市(數位時代,2020)。
  • 台灣生醫新創公司「安盟生技」所開發的非侵入式高解析活體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ApolloVue®S100影像系統已向美國FDA送件申請510(k)醫療器材上市許可,預計最快於2020年第四季取證,正式進軍國際。未來,除了皮膚疾病之外,安盟生技也計劃將OCT技術平台延伸開發到眼科等其他疾病,或即時手術用OCT顯像系統 (如手持式裝置、內視鏡系統等)(環球生技月刊,2020)。
然而,因台灣中小企業居多,獨資發展醫材產品在時間和金錢方面壓力巨大。雖然台灣在2020年1月15日公布了新修訂的醫療器材管理法,讓醫療器材與藥品的管理可以做較清楚的區隔,然而該法尚未生效,即便未來生效之後,一項創新的醫療器材從研發至上市所需要的時間仍然不短,並且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本研究認為,內視鏡三巨頭的轉型之路應可做為日後台灣光學廠商跨足內視鏡產業或與大廠鏈結/合作時的參考。

三、光學大廠收購/合作行為分析
本研究選定「內視鏡三巨頭」奧林巴斯、富士軟片以及賓得士為觀察對象,撇開其他條件,例如:「專利技術」、「銷售推廣」、「標準制定」等等;觀察這三家內視鏡大廠歷年來的「資本收購」以及「產業聯盟合作」的動作,剖析其商業模式以及轉型之路,以期作為台灣光學廠商/團隊之借鏡。以下簡介內視鏡三巨頭的發展史以及盤點其歷年來的收購/合作行為:
 
(一)奧林巴斯Olympus
奧林巴斯始創於1919年,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企業。大眾熟知它的光學照相設備,事實上這塊收入只佔它整體營收的20%,其餘的80%來自於醫療領域。於2019年奧林巴斯營收74.6億美金,其中內視鏡業務貢獻了39.4億美金,佔了整個集團業務的半壁江山,可看出內視鏡業務對於奧林巴斯集團的重要性。奧林巴斯在科技上多年來保持行業領先的霸主地位,1950年開發了世界上了第一台醫療用途的胃內攝影用照相機GT-I (器械之家,2020),後幾年更研發出光纖內視鏡GTF消化道照相系統(GTF gastrocamera)以及適用於血管的超細內視鏡。除了本身技術的快速更迭,奧林巴斯在收購/合作方面也多所著墨。雖然在2006年~2008年因為奧林巴斯收購3家日本未上市的小型企業而衍生出2011年的假帳風坡,隱匿投資虧損長達13年、做會計假帳17億美元,也使得其股價大跌了48%,重重跌了一大跤,然而在2012年新任總裁Hiroyuki Sasa上任後,隨即將「醫療設備業務」定位為重振事業的核心,並且售出當時為奧林巴斯第二大業務的資訊和電信服務,轉虧為盈,搖身成為醫療大廠,主力內視鏡及其相關醫療設備。近年也積極開發相關設備及操作技術,營收不斷攀升,在37億美元的內視鏡市場中占有率為全球第一。目前奧林巴斯在醫用內視鏡方面獨占鰲頭,擁有近70%的市場, 其市場大多在日本、美國歐洲等已開發國家。於2021年奧林巴斯的目標為創造上兆日圓營收(環球生技月刊,2018)。


表1列出奧林巴斯發展史中與內視鏡業務相關的收購/合作事件(合作以括弧標明):
 
表1  奧林巴斯發展內視鏡收購/合作相關企業列表

資料來源:Olympus Global Homepage News Release;本研究整理

 
奧林巴斯為了內視鏡業務的發展,於2011年~2020年進行了多次的合作與收購(表1),在表列的10次事件當中就包含了5次的合作事務,其合作發展的方向包括了醫學成像、手術線上平台、超聲波器材、AI探測技術等等,與其收購公司的方向相輔相成。例如於2017年與富士軟片集團合作發展內視鏡AI探測技術內,2018年就收購了Lpixel Inc.,加強AI技術的發展以支持內視鏡和顯微診斷成像。本研究認為,「合作」在奧林巴斯內視鏡市場上應屬貢獻較多,內視鏡的核心技術為光電轉換技術,這方面日系品牌在全球是絕對地壟斷,而技術引領者日本Sony公司本身即為奧林巴斯的股東(表1)(成貫儀器,2020),此外在內視鏡與超聲波結合方面,奧林巴斯則選擇了日立集團為合作對象,以及在最新熱門的AI領域,奧林巴斯選擇了富士軟片為合作對象,並不忌諱雙方為競爭對手,強強相輔相成。
 
當然「收購」對於奧林巴斯的內視鏡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2011年奧林巴斯以6000萬美金收購美國Spirus Medical。Spirus公司的腔內平台技術利用管狀裝置上的螺旋插件裝置,可以在解剖腔體內實現向前、聚集和穩定的功能,可應用於其他醫學專業領域,如泌尿科和婦科。2017年奧林巴斯以0.87億美金 收購Image Stream Medical,後者的能力和專業技術有助於例如微創手術的進行(器械之家,2020);這些技術都強化了奧林巴斯在內視鏡方面專業的累積。
 
奧林巴斯剛於2020年6月份宣布,出售相機部門給日本私募基金 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接下來將專注於醫療設備產業。至於在內視鏡發展方面奧林巴斯繳出的最新成績單是於2020年4月推出最新EVIS X1內視鏡系統,透過EDOF (Extend Depth of Field)擴展景深技術、RDI (Red Dichromatic Imaging)紅色雙色成像、TXI (Texture and Color Enhancement Imaging) 紋理和色彩增強成像以及NBI (NARROW BAND IMAGING )窄頻影像等等新技術改善胃,結腸和食道疾病以及支氣管疾病的結果。

(二)富士軟片Fuji Film
富士軟片控股株式會社成立於1934年,設立的初衷是日本政府的計畫,要建立日本國內的相片底片生產工業。當時相片底片產業蓬勃發展,全球有三、四十家同業競爭者,然而自2000年開始,彩色軟片的市場需求急遽下滑,不到十年的時間,彩色軟片基本上已從市場消失(商業週刊,2020)。2009年度(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富士軟片出現421億日圓的業務損失。但它歷經了本業消失以及後來金融海嘯的景氣寒冬,一路挺進(今周刊,2015)。當時的富士軟片CEO古森重隆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轉型,為之後穩定的創新收入打下堅實的業務基礎,開啟發展的新局面。古森重隆在其執筆的書籍《靈魂經營:富士軟片的二次創業神話》中曾經提到,「最好的策略就是企業本身能創造變化,引領潮流。轉型並不代表要放棄傳統優勢,而是要順應多變的市場環境。」於2006年富士軟片成立了「富士軟片先進研究所」,將尖端核心技術、有機合成化學、先進打印材料和生命科學多個研究所整合,作為創新孵化平台,做技術遷移,跨界產品輸出,開啟了二次創業(商業週刊,2020)。當時富士軟片將核心技術遷移,把管理資源與研發和資本投入到醫藥品(化妝品) 、醫療設備系統、光電、數位影像、印刷、高性能材料以及光學元件六大業務板塊(商業週刊,2020);而這六大領域都是成長潛力巨大的領域;同時這些新的重點事業領域也能較佳地融合了富士軟片的原有技術以及新技術。圍繞著這六大事業領域,富士軟片從2006年開始大規模的收購措施。而在過去10年間,富士軟片從全球併購了大約40家企業,投入了將近8000億日圓的資金。這部分的併購主要在醫療健康領域,同時圍繞著相片技術,因此可以延伸富士軟片的傳統生命力。富士軟片醫療方面的優勢在於擁有基礎核心技術,例如擁有在照片感光材料和靜電複印等領域延伸及開發出來的多項先進技術,憑藉這些技術優勢,在「採用乾化學和放射線檢查藥物的檢查」、「採用X光、超聲波、內視鏡的醫療影像的診斷」以及「放射線治療藥物的治療」此三領域全面拓展;企圖覆蓋「預防-檢查-診斷-治療-術後護理-康復治療」等等整個一條龍醫療領域,向醫療領域的設備、材料、藥物乃至保健品以及護膚化妝品全方面滲透,使得銷售額快速提升(MedTrend, 2016)。
 
富士軟片從1971年開始實現內視鏡商品化,由此進入了醫療器材領域,於2004年富士制定的5年中期經營計劃決定,將「創建以高性能材料技術為核心的醫療 - 健康事業」作為全新的成長戰略。而在2006年富士軟片又將醫療-健康事業提高到優先發展的最重要位置,於2007財會年度富士軟片醫療-健康事業的銷售收入已達到2990億日元,約佔整個集團總銷售收入的10% (客戶世界,2015)。經過將近30年大刀闊斧的收購,富士軟片在醫療影像產業鏈完成了核心技術的累積,為產品創新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強的基礎。
 

表2列出富士軟片與內視鏡業務發展相關的收購事件/合作行為如下:
 
表2 富士軟片發展內視鏡收購/合作相關企業列表

資料來源:Fuji Film Corporate History;本研究整理

 
參考表2可以看出,在拓展內視鏡業務方面,富士軟片一方面強化了公司核心技術的累積,例如經由收購日本千代田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美國Empiric Systems LLC、SonoSite Inc、德國medwork GmbH、日本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以及日立診斷影像業務;另一方面也持續努力拓展各國的商業通路,例如經由成立富士膠片影像系統(蘇州)有限公司、收購富士膠片俄羅斯公司(FUJIFILM-RU)及土耳其Filmed Tibbi Cihazlar Pazarlama Ve TicaretA.S.等等。關於合作開發技術方面,富士軟片較少,表列僅有2017年與奧林巴斯合作AI探測技術一案。
 
根據最新年報顯示,富士軟片2019年營業收入229億美金,與醫療有關的收入為46億美金,其中包括了超聲波及內視鏡設備(器械之家,2020)。而於2020年5月富士軟片發表了有關內視鏡的2019年度檢視,提到;
  • 一年以來經由最新的「光源控制」、「工具衛生」、「影像」以及「資料檢索」方面的AI-驅動「聰明」科技來加速了內視鏡診斷及處理領域的創新。
  • 2019年富士軟片發表了10款新型內視鏡,提供核心胃腸道和介入性胃腸道以及介入性肺內視鏡檢查
  • 收購德國medwork GmbH (列於表2)
以上三點可以說是富士軟片在內視鏡發展方面的年度最新成績單。2020年7月份富士軟片則是推出具有創新的雙重手術和靈活的內視鏡功能的ELUXEO®手術系統,該系統可使用單個塔架同時進行軟式和硬式的內視鏡檢查,對於需要軟式和硬式內視鏡的手術特別有效,包括術前和術後EGD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及治療),結腸鏡檢查,減肥手術,胸腔和介入性肺科手術等等。
 
(三)賓得士 Pentax Medical
賓得士的前身是1919年創立的旭光學工業合資公司(Asahi Optical),在創立初期主要製造眼鏡鏡片,其業務並不涉及相機。在醫療器械領域方面自從1976年生產推出了第一款光纖支氣管內視鏡之後,賓得士內視鏡產品不斷地發展,在光纖和電子內視鏡兩個產品領域都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系列,並一舉發展成為世界三大內視鏡廠商之一。2008年賓得士與豪雅集團(HOYA Group)合併,成為一家多元化的跨國公司。2011年,HOYA把賓得士的數位相機、望遠鏡等業務拆分賣給理光RICHO,保留了內視鏡、人造骨骼等核心業務,雙方共用Pentax商標。

表3列出賓得士發展內視鏡收購/合作的相關企業:

 
表3  賓得士發展內視鏡收購/合作相關企業列表

資料來源:Pentax Medical News Releases;本研究整理

 
賓得士集團與富士軟片類似,除了以收購公司的方式累積本身的核心技術之外 (例如2005年收購美國Kay Elemetrics Corp,改名為Kay Pentax,發展數位頻閃喉影像技術、2012年收購德國Digital Endoscopy GmbH,開發基於軟體的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光學照明技術的創新內視鏡,以及2016年收購美國C2 Therapeutics,增加內視鏡消融巴雷特食管的產品等等),也持續努力收購各國的商業通路 (例如2005~2016年收購西班牙Sistemas Integrales de Medicina公司 (SIMMEDICA)以加強賓得士內視鏡在歐洲(西班牙/葡萄牙)的市占率,以及2018年成為矽谷CapsoVision Inc.的加拿大獨家代理夥伴)。從「合作」方面來看,賓得士在這方面比富士軟片稍多一些,例如HOYA Pentax與Wassenburg Medical Devices以及Creo醫療有限公司以投資方式合作,加強了在內視鏡自動處理方面以及內視鏡微創治療方面的產品線。
 
賓得士在內視鏡發展最新的成績單為與日立Hitachi Ltd於2020年7月所簽的5年內視鏡超聲波系統相關技術合作和供應協議(表3),此合作為2019年12月賓得士所發表之「內視超聲(EUS)為導引的診斷和治療程序為賓得士醫療長期戰略的重要成分」之繼續執行,也是未來5年賓得士醫療發展的重點方向。

四、結論
本研究以協助台灣光學產業發展為出發點,試圖透過分析國際內視鏡大廠的商業收購/合作手段, 替國內光學產業找出跨足生醫產業以及與國際大廠的鏈結/合作之道;於分析三大內視鏡大廠於收購及合作時的對象及產品時(表1~表3),初步看出:
  • 「合作」在奧林巴斯拓展內視鏡市場上貢獻較多;並且其合作發展的方向可說是與其收購公司的方向相輔相成,當其訂下下一步技術發展的目標方向之後,除了尋找合作對象之外,也會針對該方向中具有商業潛力的小企業加以收編。富士軟片的策略以「收購」為主,一方面累積核心技術,一方面輔以拓展各國商業通路;而賓得士與富士軟片較為類似,也以「收購」居多。
  • 在技術精進方面,過去這年來「AI探測」及「醫學成像」為奧林巴斯及富士軟片多所著墨、「超聲波內視鏡」則有奧林巴斯及賓得士的青睞。而三大廠最新的成績單顯示出,未來產品發展方向包括:「增強成像」、「AI檢測」、「內視鏡診斷」以及「超聲波內視鏡」等等,這些發展方向皆可以視為醫用內視鏡市場未來可能的持續發展方向。
附帶一提的是:本次研究所蒐集之資料已包括至2020年上半年度,因此實際上也包含了2020年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全球的衝擊,是以本研究並不另外針對此次新冠肺炎對於內視鏡產業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然而,因全球疫情並未好轉(台灣除外),可以理解到,對於患者來說,減少與醫生以及其他護理人員、其他患者以及醫療器材的接觸(零接觸)將也會是未來就醫時考量的因素,相信這方面的考慮可讓醫療器材製造商在設計新產品時多加參考(例如:拋棄式磁控膠囊型內視鏡)。以台灣光學影像雄厚的技術背景,期許本研究之分析可以給予國內光學產業有建設性的參考依據。(6006字;圖1)
 

參考文獻
今周刊(2015/1/8)。富士軟片驚奇。
成貫儀器(2020)。奧林巴斯內窺鏡核心競爭力與商業模式。
客戶世界(2015)。:富士膠片加快向醫療產業轉型:起步於併購
器械之家(2020)。內窺鏡三巨頭奧林巴斯、富士膠片、賓得大比拼!
商業週刊(2020/2/27)。日本寄望治療肺炎的藥物,竟然是一間「防曬乳」公司研發的。
數位時代 (2020) 。大立光旺季旺不起來?執行長林恩平:客戶訂單可能還會下修。
環球生技月刊(2018)。Olympus藉醫療設備再次起飛 挺過假帳風波。
環球生技月刊(2020)。多項創業大賽冠軍 成功開發非侵入式光學切片掃瞄;安盟ApolloVue® S100全球最高解析 年底FDA取證進軍國際。
MedTrend醫趨勢 (2016)。全球影像巨頭日系公司之富士(醫療業內人士必讀)。
Grand View Research (2020), Endoscopes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Analysis Report By Product (Rigid, Robot Assisted, Disposable, Flexible), By Application (Gastrointestinal, Urology), By End Use, By Region, And Segment Forecasts, 2020 – 2027, Report Overview. 
Research and Markets (2020), Insights on the Insights on the Worldwide Endoscopy Devices Industry to 2025 - Featuring Stryker, Olympus & Boston Scientific Among Others, Report Overview.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