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通訊專利賽亞洲急起直追

關鍵字:通訊專利SEPsLTE
瀏覽次數:148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林品華、專利佈局情報分析團隊 發表於 2016年8月2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主要國家與地區SEPs持有概況
資料來源:國研院科政中心(2016/8/5)
 
由於標準必要專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以下簡稱SEPs)保護的是共通且難以迴避的技術,國際廠商手中掌握多少的SEPs往往也能代表其握有的專利談判籌碼。為增加對通訊SEPs的瞭解,以國研院科政中心收錄於「通訊產業關鍵專利資訊平台」(網址:ticpa.stpi.narl.org.tw)之7500篇與LTE/LTE-A 相關的SEPs為對象,這些專利自申請至核准的年平均時間為3.75年,顯示通訊SEPs通常約需耗時3~4年取得專利。

通訊標準必要專利技術萌芽始於1981年,至1992年也只有零星幾篇專利。但在1992年後,投入市場的專利提案廠商家數增多,專利數量也開始緩慢成長,1999年相關提案廠商數有24家,單年度的專利數量首度破百。後續在1999至2008年的十年間,提案廠商數超過40家,規模最高峰(2009年)時計有44家,隨後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專利量在1998年後開始顯著成長,2010年當年度有超過千篇的專利提報量,若考量了專利申請至核准的時間落差,現階段SEPs專利量仍在持續成長中。

整體提案廠商的SEPs專利平均年齡為6.4年,前20大廠商平均為5.3年,亞洲廠商平均則為4.1年,兩者皆低於整體平均。較低的專利年齡一方面可能代表公司持續投入新研發,並且持續產出新成果,如三星、樂金等提案數排名前幾大廠;一方面則可能是公司較晚進入市場,以致專利平均年齡較低,如ZTE、CATT、HTC及聯發科等較晚進入市場的大多數亞洲廠商。

關於SEPs的提報狀況,亞洲廠商約占整體提報量的43%是最大宗,其次是美洲廠商(32%),以及歐洲廠商(16%)。其中美國占整體的30%,仍是全球提報數量最多的國家,但由於亞洲廠商對SEPs日益重視,近年的提報數量扶搖直上。其中,韓國提報狀況僅次於美國,約占了整體的21%,排名第二,再其次是日本(13%),中國占有7%,我國則約占整體總量的3%。

整體SEPs在三階合作專利分類(CPC)的表現,以H04W(無線通訊網路)數量最多,約占42%,其次是H04L(數位資訊傳輸),約占33%,以及H04B(傳輸技術),約占12%;三階CPC的前二大宗即涵蓋了75%的提案量。

進一步從技術、功效、產品與四階CPC等四個分類表現來解析亞洲四國的專利布局概況。在技術分類方面,日本、台灣及韓國的前兩大技術為「訊號控制」與「資源管理與排程技術」,我國與日本在占比第三的技術為「動態適應性與彈性控制」,韓國則是「邏輯通道」技術;中國以「網路化」(Networking)的技術占比最高,其次依序也是「訊號控制」及「資源管理與排程」。

以功效面來看,「增進頻譜使用效率」是中國、日本與韓國占比最高的功效分類,中國其次布局在「系統佈建情境與效能增進」及「與既有3GPP無線接取技術共存、互動與換手機制精進」上;日本與韓國則依序在「增加峰值資料傳輸率」與「增進使用者傳輸量」;我國SEPs前三大功效則是集中在「增加峰值資料傳輸率」、「降低延遲」及「增進頻譜使用效率」三個部分。

以產品分類而言,中國、日本與我國都是以用戶端設備(CPE)的比重最高,韓國則是手持裝置。整體來說,用戶端設備、手持裝置及基地台是主要的前三大類產品。

以四階CPC而言,中國、日本與韓國以H04W 72/00(本埠資源管理)的SEPs占比最多,我國則以H04L 1/00(訊息接收的檢測或錯誤預防排程)最多,H04W 72/00居次。中國與日本以H04L 5/00(傳輸路徑排程)居次,韓國則以H04L 1/00居次。中國和我國的第三大CPC分類為H04W 76/00(連接管理),日本和韓國則分別為H04L 1/00及H04L 5/00。

亞洲國家雖積極在布局SEPs,但除了與技術相似性高的廠商競爭外,尤須留意另一群潛在競爭者的威脅,這群業者本身並沒有從事相關產品生產,如已退出產品市場卻仍持有大批SEPs的傳統大廠如Ericsson,以及持有大量專利組合之非專利實施實體(NPEs)。這類的企業已過渡到以授權或訴訟作為主要獲利商業模式,因此其專利授權與訴訟策略可能對營運企業造成成本增加之困擾議題。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16/08/28)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