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國發會針對未來產業方向及創新發展說明

瀏覽次數:2664|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國家發展委員會 發表於 2015年10月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國發會針對未來產業方向及創新發展說明

國家發展委員會 新聞稿
[詹方冠/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發展處處長,電話:2316-5850]
104年10月2日

近來外界關切有關未來產業方向及創新發展等議題,事實上,行政院早已藉由創新趨動做為主軸,推動多項相關政策,包括生產力4.0、創新創業政策等,並獲得一定成果,尤其在法制上更有許多突破性、開創性的作法。謹重點說明如下:

一、強化與矽谷的鏈結方面

行政院於103年底成立創新創業政策會報,重點工作之一即在於加強與矽谷的人才、技術及資金鏈結,建立長期夥伴關係。主要的推動成果包括:

  • 已與矽谷Y-Combinator、Plug&Play等知名加速器合作,並選送14家台灣新創團隊赴美,目前已有3家進駐矽谷加速器。
  • 創亞洲先例,於今年6月於矽谷成立臺灣創新創中心(TIEC),結合當地創業社群、天使投資人及創業投資事業等資源,協助國內新創事業前進國際市場,並引介矽谷事業及人才來台。
  • 為連結矽谷創意與台灣製造的優勢,經濟部已於3月成立臺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並與國內314家廠商聯盟,目前已接獲59件快製申請,已媒合成功5件,將新創事業的創意夢想與巧思,具體落實轉為商品。
  • 國發基金今年起已與矽谷500 Startup、Translink等5家國內外創投合作,預定募集新臺幣136億元,目前已成功投資數家國內早期階段新創事業。此外,並成立規模3億美元的臺灣矽谷科技基金,促成國外公司和國內大廠多樣形式的合作,及投資具有創新科技或商業模式的新創事業,以強化與矽谷間的緊繫連結。

引進人才與推動大專國際化方面

為加強留才與延攬臺灣發展所需高階級技術、新創事業等人才,目前已有多項政策已有具體成果,包括:

  • 103年起推動「強化優秀僑外生留臺工作」的「評點配額」機制,連續居留5年後,可銜接歸化移民,有助我國推動「經濟移民政策」,目前已有近1,200名人才獲准留臺工作。
  • 104年起7月開辦創業家簽證,吸引外國及港澳創業家來臺創新創業。
  • 行政院已修正「國籍法」第9條送立法院,允許殊勳於我國者或高級專業人才於連續合法居留5年後申請歸化時,免放棄原有國籍。本案已於103年12月經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完竣。

在促進大專院校國際化吸引海外年輕人方面,政府102年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將「教育創新」列為重要前瞻性政策,透過鬆綁法規,讓國內大學能與國外大學合作設立學位(程)、學院、分校與分部等。一方面引進國際課程、師資及經營的先進思維;一方面滿足國內外學生接受國際教育、多元學習的需求,讓世界各地年輕人更有意願來臺學習。

此外,為了進一步鬆綁學校及師生參與創業規範方面,104年5月召開創新創業會報中,已指示教育部積極研擬教師創業相關法規調適,如學校育成中心得供新創事業公司登記等,並編撰大學教師創業指導手冊,鼓勵校園創新能量能延伸拓展至市場、產業等。

完善法規,促進創新升級方面

在創業法規方面,大幅增修相關法規,建構國際性投資環境,完成「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公司法」閉鎖型公司專節、股權式群眾募資及創業家簽證等16項相關新創法規立法及調適措施。如104年4月30日開放民間經營股權式群眾募資,為亞洲第2個實施國家,目前已有2家開辦。

此外,為了強化企業留住優秀人才、強化產業創新研發,行政院已通過修正「產業創新條例」,將研長研發投抵年限、技術入股緩課等納入修法,已於103年10月送立法院審議。

推動工業4.0、物聯網等未來產業發展方面

政府對於物聯網(IoT)、大數據、開放資料與生產力4.0等數位經濟下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已規劃相關計畫及資源投入,以維持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例如,行政院在104年9月通過「行政院生產力 4.0 發展方案」,即是運用Big Data擷取、智慧機器等技術,分析優化生產流程與生產效率,以加速我國產業創新轉型,預計投入經費將達新臺幣360億元。此外,政府亦積極將物聯網的概念納入於相關政策中,包括雲端運算應用與產業發展方案、產業升級轉型方案等多項計畫,已將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照護等應用領域,納入重點推動產業,預計今年在物聯網發展的政府投入經費亦將達新臺幣70億元。

 

對於以上行政院已積極推動的相關政策,國發會表示感謝各界的關注,並歡迎各界持續提供意見,讓相關政策推動得更完善。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