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美日韓TOP10專利申請企業的中國專利訴訟 (上)

關鍵字:專利侵權中國侵權訴訟
瀏覽次數:482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蔡茜堉 發表於 2015年1月30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隨著全球市場重心移轉,中國將成為下一個專利訴訟的戰場。鑑於目前中國對侵權訴訟資訊的公開限於民事裁定書,且各法院公開程度不一,尚在進行中的訴訟無案可稽。本文針對在中國專利佈局的國際大廠進行歷年訴訟彙整,雖然歷史不保證未來訴訟的發展方向,卻可以瞭解各國際大廠在過去幾年中累積的經驗值。
 
經檢索中國的終審文件,可發現外企在中國的訴訟策略較為保守,較少主動攻擊。早期以外企 vs. 外企,現漸轉成與中國本土企業爭戰的趨勢,這可佐證中國本土企業的技術實力已漸增強為對外企構成一定威脅。
圖一、中國專利訴訟
pclass_10651_20150319.jpg
圖片來源:New America Media
 
外國公司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依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14年第12期專利統計簡報[註1],針對美、日、韓籍企業在2009~2013年間於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案進行分析,列出各國前10大申請人和重要申請技術領域。本文以此30間外資企業為標的,觀察這些全球知名公司在中國獲得專利權後,是否會再以訴訟方式主張權利權?或僅是被動防禦?
 
美國的主要申請人是跨國企業,前幾大申請人分別是:高通股份有限公司(6029件),通用電氣公司(5875件),通用汽車公司(5697件),微軟公司(3957件),國際商業機器公司(3293件),3M創新有限公司(240件),英特爾公司(2245件),福特全球技術公司(2160件),惠普開發有限公司(1337件),陶氏環球技術公司(1310件)以及蘋果公司(1290件)。申請領域集中於資訊技術、數位通訊、電機電子裝置、醫學技術、半導體和馬達等。
 
日本的重要申請人是跨國電器公司,前10大申請人分別是:索尼公司(10446件)、松下電器公司(9357件)、佳能公司(5904件)、豐田自動車公司(5626件)、夏普公司(5331件)、三菱電機公司(4204件)、精工愛普生公司(4069件)、東芝公司(3988件)、本田技研工業公司(2707件)以及富士通公司(2560件)。申請領域集中於電機電器裝置、光學、影音技術和半導體等。
 
韓國的重要申請人是跨國電子與電器公司,前10大申請人分別是:三星電子公司(7486件)、LG 電子公司(4175件)、現代自動車公司(2381件)、LG 顯示有限公司(1757件)、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372件)、三星電機公司(1354件)、LG 化學公司(1302件)、LG 伊諾特公司(1161件)、三星SDI 公司(903件)以及愛思開海力士公司(899件),申請領域和日本相似。
 
外企在中國歷年專利侵權訴訟
高通在中國歷年來發起3件侵權訴訟,被告是諾基亞,2008年皆以和解收場;高通在2014年12月面臨中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可能放棄反向專利授權以及減少授權金,若前述假設成真,中國的新創手機廠商雖能減少給高通的授權金,卻要面對其他大廠的專利戰,而華為和中興通訊將是最有實力發動訟訴的廠商。
 
通用電氣和通用汽車在中國查無專利侵權訴訟。微軟有5件中國侵權訴訟,身分皆是被告,4件和解、原告撤訟收場,唯一裁定侵權的案件品卻與資訊商品無關。2014年1月2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14)高民終字第00080號裁定,微軟在北京海澱總部使用的防火窗簾落入中國專利CN1101231 C的權利項第1項保護範圍,專利名稱為「防火隔熱捲簾用耐火纖維複合捲簾及其應用」,一審裁定侵權;被告之一的天津華夏防火設備以管轄權異議為由上訴,二審駁回上訴,全案終結。
 
藍色巨人IBM在中國僅有1件侵權訴訟,遼寧般若網絡科技控告瀋陽神州數碼與IBM侵權,於2008年5月23日由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作出的裁定書得知原告撤訟。
 
3M創新(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是管理3M智財權的子公司,3M是第6大美國申請人,3M創新在中國發起的5件侵權訴訟有2件上訴到二審,並且全部勝訴。3M操作中國訴訟的步伐比前幾名公司積極,重要的原因是3M擁有大量民生日用品的專利權,侵權判定相較於構件複雜的資通訊產品為低,3M雖有獲得損害賠償,但也非鉅額。
 
2011年4月21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3M創新控告浙江道明反光材料有限公司做出(2008)滬二中民五(知)初字第262號一審裁決,判定被告侵害3M的中國專利CN 1149410 C,專利名稱為「逆反射製品及其製造方法」,損害賠償為25萬人民幣。系爭產品是道明反光材料生產、製造的螢光阻燃警示帶以及使用該警示帶的反光衣。道明反光材料提起上訴,於2012年5月2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11)滬高民三(知)終字第73號裁定,維持一審原判,駁回上訴。
 
另一件上訴至二審的案件是3M創新控告建德市朝美日化侵權CN 1161046 C,專利名稱是「平面折疊的個人呼吸保護裝置」,也就是日常使用的口罩。2008年11月18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2008)滬一中民五(知)初字第177號裁決被告侵權且須支付20萬人民幣的損害賠償。被告不服,上訴至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但2009年2月24日的(2009)滬高民三(知)終字第10號裁決維持一審原判,駁回上訴。
 
3M另一件獲得賠償金的侵權訴訟也跟口罩有關,2006年4月18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2005)滬一中民五(知)初第298號判決,裁定被告上海大勝衛生用品製造上海大勝衛生用品製造賠償3M創新20萬人民幣,系爭專利是CN1048903 C,專利名稱是「平折式個人呼吸保護裝置及其製造工藝」。3年後的2009年6月20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針對相同系爭專利作出的(2009)滬一中民五(知)初字第43號裁定,被告上海大勝衛生用品製造有限公司和北京松立安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各別賠償3M創新5萬人民幣。
 
Intel的中國侵權訴訟有案可查的僅有一件控告威盛的案件,2001年Intel在多國控告威盛的處理器和晶片組侵權,2003年4月初雙方簽訂協議,將雙方在5國、共11件訴訟案撤回,並就當時生產線產品簽署10年的交互授權協議。2003年4月23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2002)高民初字第1號裁定書記載Intel於2003年4月11日申請撤訟。
 
惠普開發公司是惠普負責知識產權的的子公司,上訴到二審的訴訟是2012年9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2010)一中民初字第9612號判決,原告是愛國者電子科技,被告是北京世紀藍快科技發展和中國惠普,系爭專利是CN 100588049 C,專利名稱是「Sata連接器」。一審判決侵權,愛國者不服,於2013年1月15日提出上訴。2013年7月12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二審(2013)高民終字第362號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相關內容請見本專欄先前的文章[註2]。
 
第10大申請人陶氏環球技術公司(Dow Global Technologies)在中國查無侵權訴訟紀錄。
 
身為第11大申請人的蘋果在中國的訴訟案量目前不多,有終審結果的案件僅3件且都是被告,而2014年喧騰一時的上海智臻指控蘋果Siri的案件尚未終審。蘋果的3項案件中,(2012)鎮知民初字第230號裁決書記載原告撤訟,另一件(2011)穗中法民三初字第138號案件,因系爭專利由國知局專利複審委員會宣告全部無效,因而全案終結。2014年9月11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2014)蘇知民轄終字第00044號裁定書,記載貝爾特物聯技術無錫貝爾特物聯技術無錫有限公司控告南京酷之動數碼產品、美國蘋果以及蘋果電腦貿易的終審結果,原告認為iPhone 4和iPhone 5落入其專利保護範圍,請求100萬人民幣的損害賠償,蘋果以管轄權應歸屬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為由提起異議,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2014)寧知民轄初字第16號民事裁定,不認可美國蘋果公司、蘋果上海公司對本案管轄權提出的異議;高院維持一審對管轄權異議之判決、駁回上訴。
 
本文先介紹美國前10大專利申請企業的訴訟概況,後續將提供彙整日、韓前10大專利申請企業訴訟的情形。(2834字;表1)
 
表一、美國的前10大申請人在中國的訴訟概況
排名
公司名稱 侵權訴訟案件數
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3
2
通用電氣公司 0
3
通用汽車公司 0
4
微軟公司 5
5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1
6
3M創新有限公司 5 (其中2件上訴至二審)
7
英特爾公司 1
8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0
9
惠普開發有限公司 4 (其中1件上訴至二審)
10
陶氏環球技術公司 0
11
蘋果公司 3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5/1
 
註2:非原裝墨水匣專利訴訟惠普在中國控告上海胤嘉侵權,Read.aspx?PostID=10542
 
本網站相關連結:
  1. 非原裝墨水匣專利訴訟惠普在中國控告上海胤嘉侵權
  2. 蘋果Siri與小i機器人專利與市場戰爭
  3. 高通面對中國反壟斷調查或影響之觀察
  4. 中國終判USB3.0鴻海勝訴得意精密
  5. 宸鴻與歐菲光之中國專利戰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